中新網4月25日電 中國青年報今天刊出新華社記者文章,文章稱眾多跡象表明,加強輿論監督,勇于聽取批評之聲,正在逐漸成為中國各級地方政府的自覺行動。
今年3月27日,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播發題為《民政廳大樓里的秘密》的報道,披露了山西省民政廳動用救災捐款建造綜合用房的問題。山西省當即要求核實整改,常務副省長范堆相還用三個“非常”公開表明政府對新聞媒體乃至其他批評監督的態度,“非常誠懇、非常積極、非常開明”。
去年底,海南省出臺了《關于輿論監督工作的暫行規定》,明確要求各級政府配合新聞媒體展開輿論監督。海南省省長衛留成在一次會議上對眾多記者說,“輿論監督和媒體曝光是我們解決老大難問題的契機!笔聦嵣希怨乓詠,“清議”就被視為中國民間輿論監督政府、針砭時弊的重要文化傳統,從諫如流、尊重輿論同樣被視為朝政清明的典范。
國家行政學院楊小軍教授認為:“在民主法制尚待完善、政府改革日趨深化之際,加強新聞監督尤為重要。一些政府執法部門自由裁量權過大,依靠媒體加強對政府權力運用的監督十分必要。”
必要的、負責任的輿論監督被證明確能給政府帶來實實在在的長遠利益。在貴州省,輿論監督被引入了投資環境的考核評價體系中。該省利用世界銀行技術援助項目,采用國際通行的統計和分析方法,首創了與聯合國技工貿組織接軌的投資環境考核評價體系。其中,輿論監督對當地投資環境的評價,在整個投資環境評價體系中占2.1%的比重。
《貴陽晚報》每逢周日都會推出“星期天服務熱線”欄目,政府部門領導被輪流請來值守“熱線”,接聽老百姓打來的電話。“反映問題的電話不少,而這些問題第二天還會出現在報紙上。”從1999年欄目始創時便參與采訪的記者丁勇說,“把別人請來接電話,為老百姓解決困難,報紙還要揭別人的短處。這合適嗎?”
“只有人民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會懈怠。”溫家寶總理2004年政府工作報告里的這句表述給丁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說,“事實上,地方政府部門十分配合媒體的工作。我感到,只要是負責任的新聞輿論監督,就有利于穩定社會情緒、清除腐敗現象,讓群眾更相信政府。‘瘡疤’不揭,任其惡化,只會更痛。”
采訪難度大、缺少安全感、社會阻撓多,是很多記者做輿論監督時的共同感受;期待出臺明確的法律和規章來保護和規范新聞輿論監督,則是他們的共同愿望。最近幾年來,上海、廣州、深圳、海南等地陸續出臺相關的地方性法規和文件,這讓丁勇和他的同事們感到鼓舞,“政府能明確規定‘追究阻礙輿論監督者的責任’,正說明中國正在形成一種保護新聞輿論監督的潮流。”(周之江 秦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