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昆明四月十九日電題:白銀大量流入中國與鄭和下西洋有關?
中新社記者韓勝寶
鄭和下西洋之后,全球經濟發展史上的一個顯著現象是,海外的白銀源源不斷地大量流入中國,并一直持續到一八四0年鴉片戰爭前后。云南大學林文勛、呂昭義兩位教授經過深入研究考證后認為,白銀大量流入中國與鄭和下西洋促進全球貿易體系的形成有著重要的關系。
林文勛是云南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歷史系教授、中國經濟史專家,他研究的《錢幣制度——溝通中外關系的橋梁和紐帶》榮獲第六屆云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呂昭義是云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黨委書記、教授、專攻南亞史。據這兩位教授考證,鄭和下西洋是中國古代傳統對外貿易的鼎盛階段,它將中國古代的官方對外貿易推到了高峰,極大地提升了中國在西洋乃至整個海外的影響。在鄭和下西洋的帶動下,海上私人貿易禁而不衰,明王朝不得不廢止海禁政策,使中國的海外貿易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這種盛況一直延續至清代。
兩位教授認為,鄭和下西洋還有效地促進了環球貿易體系的形成和發展,相繼建立了東南亞貿易圈和西南亞貿易圈,既溝通了中國與上述國家和地區間的貿易,又與西歐市場發生緊密聯系,從而成為中國連接歐洲市場的橋梁和紐帶。此外,十五世紀以來世界航海活動持續不斷,導致殖民主義大量開采白銀。同時,西方殖民主義從世界運輸大量商品,僅從中國轉銷過去的商品數量就很大。
再從全球各國經濟的發展來看,鄭和下西洋時期及以后一個階段,中國在農業、手工業以及生產技術等方面均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兩位教授指出,經濟的高度發展,決定了中國在全球貿易體系中的核心地位,突出表現在中國的各種商品大量銷往海外,而且都是用白銀購買中國商品。因此,白銀就大量流入中國,與鄭和下西洋有著密切的關系。
兩位教授論證,明代以及后來的清代,中國商品之所以能夠大量地、持續不斷地銷往海外國家和地區,重要原因就是有白銀的國際流動作為貿易的潤滑劑。貢德•弗蘭克在《白銀資本》一書中,從全球白銀流動的角度得出結論:在一八五0年以前,亞洲是全球經濟的中心,而中國又是亞洲的中心。
兩位教授稱,有明一代,正是中國白銀貨幣日益發展并最終取得法定貨幣資格的重要時期,這與鄭和下西洋促進全球貿易體系的形成是分不開的。海外白銀的大量流入中國,是明代中國乃至以后相當長的一段時期經濟發展的一大動力和源泉,它所起到的不僅是中國而且是具有世界性意義的積極作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