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明星化的階層
1994年,《福布斯》雜志首次公布“中國內地億萬富豪榜”。這是一個信號——中國的企業家們開始引起國際關注。
那時候,中國的大眾也切身感到了本土企業家與自己息息相關:他們選擇家電等消費品的目光開始從洋品牌慢慢移到本土品牌上來。處于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的企業家們在有關WTO的討論中神經繃緊,尚未顧得上考慮作為企業家的生活方式應該是一個什么樣子。盡管他們已經習慣于頻繁地出國,但是與有著悠久商業傳統的外國商人相比,他們看上去仍然顯得疲于奔命。“我沒有自己,沒有自我,和企業融為一體,所以沒法談個人的事。”海爾首席執行官張瑞敏曾經說。1994年,北京首家私人國際商務俱樂部京城俱樂部成立,它的會員還多是外國人。1993年,劉曉光(首創集團總經理)身穿“紅葉”牌西裝到香港,聽見人家管他叫“表叔”,心里很不是滋味,當即花了一萬八千港幣新買了一套,連鞋也換了,他發現人家的目光又移到了他的領帶、襯衣和襪子上,“當時覺得很尷尬。”
上世紀90年代后半期,互聯網經濟發展壯大,海外歸來的留學生們開始了他們的新經濟創業。從思維到行動,他們都是前衛時尚的一群。他們加速了洋酒、雪茄、高爾夫在中國的蔓延。向“高尚、健康”的生活靠攏成為本土媒體的主要話題之一,它們開始大力推介、鼓吹西方富人們的生活方式。搜狐創建者張朝陽在天安門前玩起了滑板,這個畫面迅速在全國被傳播。
作為個性張揚者,張朝陽否認自己的做法是想出名,而是為自己的企業做廣告:“或許還有美國的影響,比如說Dell,他經常在電視上做廣告,當時我都看煩了。但這種作用是潛移默化的,每天跟著感覺走,就能找到這種感覺。”2004年,張又赤膊出現在某時尚雜志的封面上,而這時候,指責他“做秀”的聲音幾乎聽不到了。正如他在2001年預料的,“在理想商業社會里,知名度跟財富是掛鉤的,中國現在還不是理想商業社會,正在走向這個方向。5年以后會離理想社會更進一步。”2005年1月,在搜狐公司舉辦的一次活動上,張朝陽說:“我們這一代正在全面傳承歐美幾百年賦予社會對風格和品位的積累,先富起來的人們當仁不讓承擔起品位生活探索者的責任。”
盡管“海歸”們并不是都愿意如張朝陽一般張揚(比如西南證券飛虎網總裁李祥生,愛好紅酒、雪茄,覺得在媒體上談論這個“不太適合”),但事實上,他們的生活方式確實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中國的企業家們。而曾一度被指“做秀”的張朝陽其實并不孤獨,1999年,中國內地土生土長的企業家、萬科董事長王石開始了他的登山運動。2003年,這兩個企業家里的明星人物走到了一起,攀登珠峰。52歲的王石登頂珠峰,作為登山隊副隊長的張朝陽在6666米的高度停了下來。王石承認,在登珠峰之前,他的登山是在做秀,因為“沒事干”(卸任了總經理)。而登珠峰,“遠離城市,遠離人群,遠離鮮花,遠離掌聲,一個孤獨的團隊,上去之后也沒有報道,下來就這么下來了,完全是自我的體現。”他的目標是登遍七大洲的最高峰和環球航海。而作為中國企業家典范之一的柳傳志,也開始表示出對高爾夫的興趣——退休后盡快提高打高爾夫的水平。
“我們的口號是:我們就要附庸世界風雅并將世俗生活進行到底!”張朝陽在2005年1月喊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