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馬六甲三月十九日電題:鄭和默許士卒與西洋婦女通婚?
中新社記者韓勝寶
走在馬六甲老街,當地鄭和研究人士湯先生指著一家大門敞開的富貴家庭對記者說,這就是峇峇娘惹的家。“什么叫峇峇娘惹?”記者不解地問道。湯先生回答說,他們是鄭和下西洋時默許士卒與西洋婦女通婚的結晶,生下的男性后代就稱為“峇峇”,女性后代則稱“娘惹”。
湯先生告訴記者,鄭和自己是太監,不能結婚成家,但他對船隊的士卒婚姻卻十分關心。在七下西洋中,鄭和采取默許士卒與西洋婦女通婚的政策,也默許他們永遠留在那里居住。為什么默許而不是同意呢?因為中國大明法律不允許,鄭和不能公然違抗,只能采取默許的辦法。在鄭和的默許下,這些士卒成為西洋早期的華僑,在那里繁衍后代,并為以后來到西洋謀生的中國人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所以,鄭和及其船隊在東南亞一帶的影響不僅有物為證,而且還留下了后人。“峇峇娘惹”就是最著名的族群,有人稱他們為“土生華人”或“海峽華人”。
據湯先生考證,鄭和率船隊下西洋與馬六甲王國成功地建立起政治和經濟的聯系,他的一部分隨行人員留在了當地,這些人定居后與當地的馬來族或其他民族的婦女通婚,為馬六甲塑造了“峇峇娘惹“新生代。如今,峇峇娘惹的聚集區主要集中在馬來西亞的馬六甲、檳城以及新加坡。
記者看到,峇峇娘惹的長相與華人有所不同,皮膚較黑,但穿著都很考究,住宅也很豪華,家里擺設中西結合,有老式紅木鑲玳瑁或貝殼的家具,也有中式傳統的雕花大床。湯先生介紹說,峇峇娘惹雖然遠離中國本土,卻繼承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注重仁義孝道、講究長幼有序,在文化習俗方面十分“中國化”,婚喪嫁娶的風俗和中國傳統的禮儀也很相似。幾百年過去了,這些在當地出生的混血兒大部分已不會說漢語,他們講的是一種綜合中國福建方言與馬來語的混合式語言。他們是南洋一帶的富人,靠著華人祖先留下的產業,操縱著馬六甲海峽一帶的貿易海運,過著豐衣足食的安逸生活。
據當地人介紹,鄭和的默許士卒與西洋婦女通婚,不僅隨行人員高興,也深受當地的歡迎。當地法律給華人與當地人通婚大開方便之門,還給華人許多特權,包括殺人不償命權,鼓勵華人留居西洋。暹羅(今泰國)女子更是把嫁給華人看成是很體面很光榮的事,暹羅王國對華人與泰人通婚不但不加以限制,還采取鼓勵政策。因此,一批批華人遷居泰國,安居樂業,繁衍生息。
海內外學者稱,鄭和默許士卒與西洋婦女通婚之舉有著積極的意義,有助于推動華僑大規模移居和開發東南亞。自鄭和下西洋以后,移居南洋的華僑逐漸增多,到十六世紀,華僑足跡已遍布東南亞各國,人數約十萬之眾。他們憑借中國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文化,與當地人民一道,相互依存,同舟共濟,開發東南亞,對東南亞各國的社會進步和經濟繁榮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