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臺北三月十七日電(記者 董會峰 趙江濤)吉林大學國土資源系主任王錫魁十七日在臺北說,兩岸聯合建立一個地震、海嘯監測預警系統,非常必要也會很有效。
北臺科技學院即日舉行“兩岸海嘯、地震防災座談會”。應邀出席的王錫魁接受本社記者采訪,作上述表示。
王錫魁教授說,大陸與臺灣同在太平洋西岸,從地震的角度看,都在環太平洋火山地震活動帶上,只是臺灣處在最前沿,大陸稍微靠后。從地震發生的機制、動力來源、地震特征看,都是類似的。海嘯也是如此,如果大陸近海或沿海地區發生地震,也會影響到臺灣周圍地區。所以,聯合建立一個監測預警系統,非常必要,將造福海峽兩岸人民。
至于預警系統具體如何建立,王錫魁認為首先要得到兩岸有關部門的支持,“在程序上打通”;雙方坐下來一起討論,完成系統的初步框架,然后予以實施。
王錫魁的這一建議,得到北臺科技學院教授許明光的響應。他向本社記者表示,通常探測地震,在一個網里面、四周皆有地震站,是測得最準的。比如,臺灣海峽發生地震的話,兩岸如能第一時間互換資料,就能準確測算地震的震央在哪里,強度、深度如何。誠如此,對防災等均有大的幫助。
在座談會上,臺灣海洋大學理學院院長李昭興也認為,海嘯如果預警、預防措施做得好,臺灣能夠得到較充裕的準備時間,例如中南美洲的大海嘯要二十多個小時才會到臺灣。但如果震央在臺灣外海,對海峽兩岸都有影響,由此而生的海嘯可能二十分鐘就到臺灣、二小時到達大陸。其嚴重后果是難以想象的。
“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所研究員邱宏智表示,臺灣處在地震帶上,威脅一直存在。而海嘯與地震密切相關。對此民眾必須面對,重在預防、減輕災害。
與會專家還指出,從島內的地質運動及歷史文獻看,臺灣將來也有機會面臨大的海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