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三月七日電 題:排解能源“乏”,擰緊“節約”閥
中新社記者王辛莉
溫總理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為緩解能源資源與經濟社會發展矛盾,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將實行“開發和節約并舉、把節約放在首位”的方針。“節約”成為今年“兩會”代表委員熱點議題。圍繞建設節約型社會的問題,今天下午在政協舉行的“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記者招待會上,委員們再次紛紛建言獻策。
建筑節能刻不容緩
“中國百分之九十九的建筑都是高耗能,”原國家建設部副部長、全國政協委員鄭一軍今天用八個字“舉足輕重、刻不容緩”,疾呼建筑節能對建立節約型社會的重要性。從數量上來說,建筑用能已經占到全社會能源消費總量的三成。
讓鄭一軍深感憂慮的是,建筑用能浪費還沒有引起全社會重視。國家制定節能建筑強制性設計標準已有九年,但真正按照標準實施,在新建筑里還不到一成。
鄭一軍建議,一要強化約束機制,盡快修改節約能源法,出臺建筑節能管理條例,使監督更具操作性。二要加快現行供熱體制改革,把供熱消費跟居民利益掛鉤,全民關心和參與建筑用能節約。
節水潛力大
全國政協常委、水利部副部長索麗生說起中國水資源現狀,一串串數據脫口而出。
從上世紀四十年代末到本世紀初,中國實際用水量已從一千億立方米增加到五千四百億立方米。另有統計數據稱,全國六百多城市中有四百個處于缺水狀態。
索麗生委員表示,隨著中國人口的增加和社會經濟進一步發展,用水量還會不斷增加,水資源形勢非常嚴峻。但另一方面,粗放、低效率的用水方式,普遍的用水浪費現象如能改變,中國節水潛力應很大。
索麗生稱,根據試點經驗,通過綜合利用資源和優化配置等措施,用水量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到二0三0年中國人口最高峰期,采用節水后年用水量將趨于零增長。屆時,預計用水量將接近可用水資源。
政府引導“節約”
循環經濟、節約型經濟是近年一些地區政府和企業的時髦詞,甚至被用作“包裝”。
全國政協委員葉文虎研究了多年了循環經濟,這位北京大學環境學院教授、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笑著給循環經濟的正本清源,并認為,政府必須在其中扮演正確的主導作用。
他認為,在推進循環經濟發展方面,政府應修改現有經濟增長方式的游戲規則,適應循環經濟發展;扶持支撐循環經濟新技術的開發和研究;引導公眾節約意識,加強企業節約社會責任感。
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葉青認為,節約型社會和過去勤儉建國相比,內涵上更廣泛,它不僅僅強調節約,而是全新的社會發展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