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2月25日電 陳水扁與親民黨主席宋楚瑜24日上午會面后,兩人以白紙黑字簽署了包括陳水扁任內“不宣布獨立”、不提“兩國論”等“十點共識”。對此,北京涉臺學者謹慎觀察。
據香港大公報報道,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李義虎表示,扁宋會達成的共識是在陳水扁面臨多方面的壓力之下,包括前一段時間的“臺獨正名”、“統獨公投”等激進“臺獨”步伐受挫后,“臺獨”活動有所緩解的表現。
中國人民大學臺港澳研究中心主任張同新表示,這些“共識”是否真有幫助,關鍵是臺灣會不會予以兌現。基于近年來的經驗,若“所謂的橄欖枝上掛滿炸彈”,就無助于兩岸互動。他并分析,“扁宋會”的共識是基于政治需要以及穩固政治地位,因此仍需觀察。
臺灣問題專家李家泉對這場島內兩黨互動的看法是“各有需要,緩兵之計,同床異夢,前途未卜”。
他說,扁宋會是在目前突出的歷史條件下實現的,一方面在去年年底的“立委”選舉中,民進黨受到嚴重挫折,陳水扁本來想徹底擊敗藍軍,結果與他的如意算盤截然相反。在此之后,陳水扁又面臨許多困難,包括島內和黨內的雙重壓力,他此時在政治上需要在野黨的支持。另一方面,親民黨主席宋楚瑜也是作臉給國民黨看,民進黨在“立委”選舉中議席減少,這不得不歸咎于與國民黨配票的問題,宋楚瑜大有受到國民黨暗算的情緒。而宋楚瑜因為親民黨在“立委”選舉中議席減少,感覺上受到國民黨暗算,也很情緒化。“在這樣的情況下,扁宋會的第一個特點就是各有需要。”
第二個特點是緩兵之計。陳水扁內外交困,又一時沒有突破口,而通過與宋楚瑜的會面,滿足了一部分人希望朝野政黨和解的需要。
第三個特點是同床異夢。這一點在兩人的講話中尤其明顯。比如在講到臺灣現行“憲法”時,陳水扁稱,“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的國家”,但這個“主權”屬于兩千三百萬臺灣人民。這就包含了“臺獨”的成分,因為臺灣“憲法”中對國家領土的規定是包括大陸,甚至外蒙的,所以說臺灣的主權應該屬于全體中國人民,而不僅僅屬于臺灣人民,只有治權在臺灣。而宋楚瑜的發言則不同,他只表示臺灣現行“憲法”是“中華民國憲法”。
關于大陸制定反分裂國家法,宋楚瑜說,大陸搞反分裂法是島內“臺獨”發展逼出來的。而陳水扁則說,“大陸反分裂法是為武力犯臺提供法律依據”,同時他對“美日安保聯合聲明”中將臺海納入是很高興的。
第四個特點是前途未卜。在這種情況下,雙方各懷鬼胎,達成的所謂共識的意義并不大。對大陸來說,要和平卻不要“一中”;在島內來說,要求朝野和解,但朝野分歧的關鍵是在對大陸的政策上有重大不同,這一點沒有共識怎么和解?所以親民兩黨的和解前景未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