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從本網直接下載使用,如欲轉載請與原刊發媒體聯系。)
自然大災難的發生,是人類的浩劫,一個多月前的印度洋海嘯也沒有例外。然而,大海嘯發生之后的事態發展,卻有不少令人心情激動的地方。
除了人們對生命的價值倍感珍惜之外,各國在救災和賑濟上的相互關照,將心比心,確實也拉近了彼此的距離。我們認為,大家趁這個難得的機會打破隔閡與成見,進一步促進亞太區域的和諧與友好,目前也正是時候。
正如到訪我國(新加坡)的澳洲總理霍華德所說,新加坡不單只對兩國雙邊關系的促進不遺余力,在這次海嘯賑救的國際工作上,新加坡也主動伸出援手,并倡議召開由印尼總統主持的雅加達峰會,讓海嘯救援的急切任務得到環球響應。他說:“這次峰會以戲劇性和具有效率的方式,把大家聚合在一起。”
此行當中,霍華德也再度強調,澳洲最重要的經濟和戰略利益是在亞洲。澳洲分享亞洲國家的經驗和利益,所以遠比歐美國家更能了解亞洲。而另一方面,亞洲國家對澳洲的了解,也遠比對歐美國家的了解更為深入。
當然,我們不能過分樂觀地認為,各個不同的政體,各個不同的政治力量之間現在都已捐棄前嫌,毫無介蒂,而國際磨合的前景也很順暢了。困難的局面實際上是仍然存在的。例如,印尼的尤多約諾總統便面對了國內民族主義和宗教勢力的抗衡;重災區亞齊省,刻下也仍承受著分離運動的壓力。又如在澳洲,走保守路線的霍華德總理也正面對極端種族主義者的挑戰。
但是我們依然可以看到,朝著持重、理性方向邁進的事態,的確也是不少的。總的來說,本區域的溫暖氣氛加強了,大家都以務實的心態看到共同面對的問題,并為長期的協作緊緊握手。
不過我們也要在此指出,海嘯對人心的沖擊力固然巨大,但各國之間要建立長久的關系,并加以鞏固,并不能脫離苦心與細致的經營。
區域合作與國際友好并不會停留在救災活動上,或者只在政治、經貿上的交往。但是,讓友誼之花持續得到灌溉,光靠政府與政府之間的層面是不夠的,民間與志愿團體的參與必不可少。我們不能忽略這股力量,因為只有非牟利性而組織嚴密的團體,才能具有說服力地向受援地區獻上一片至誠,并且讓千萬受惠者感到他們是被尊重、被關懷的,并感受到人間的一絲溫暖。
文章來源:《聯合早報》社論 文章略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