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此文版權屬《國際先驅導報》,任何媒體若需轉載,務必經該報許可。)
十年前,在兩岸都有意在一中原則下協商的情況下,“江八點”曾讓海內外中國人看到了和平統一的希望……
1月26日,國務院臺辦發言人李維一表示,首都各界28日下午將在人民大會堂集會,紀念江澤民對臺重要講話發表10周年,屆時中央領導人將發表重要講話。專家分析,由于這是中國新一任領導集體接班以來,第一個對臺灣問題發表比較系統全面談話的契機,因此在紀念活動上,將有可能宣示中央對臺的最新政策。
兩年醞釀“江八點”
《國際先驅導報》:1995年,“江八點”的提出有什么特別的歷史背景嗎?
李家泉(中國臺灣經濟研究中心理事長):從1993年起,專家們經過多次論證修改醞釀,時經兩年才形成了1995年的“江八點”,當時是江澤民就任中國領導人后的第一次比較系統、全面地對臺灣問題表態。
從60年代初期起,毛澤東就已經有了“和平解放臺灣”的思路;撥亂反正后,1979年元旦,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第一次提出了“和平統一”;1982年,鄧小平首次提出“一國兩制”的科學構想。“江八點”其實是對“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思想的深化和具體化。必須看到,當時鄧小平提出兩岸“和平統一”是在中央工作重心轉移的大環境下,社會要求和平穩定,不再出現“中國人打中國人”的局面。
如果把毛澤東、鄧小平的思想視為理論,1981年葉劍英元帥提出的“葉九條”視為政策,那么“江八點”就是第一次明確了如何操作實踐這一理論和政策!敖它c”主要回答了“兩岸如何達到和平統一”、“在沒有統一之前的過渡時期如何辦”這兩個問題。
從“促統一”到“反分裂”
《國際先驅導報》:目前的兩岸形勢和十年前相比有什么不同?
王家英(香港臺灣問題專家):盡管兩岸情勢發生變化,但“江八點”所揭示的兩岸關系發展的總體方向未變。但是十年來,中央對臺政策的戰略重點和優先次序出現微調。十年前,臺灣沒有太嚴重地偏離一中原則的軌道,也沒有推動明目張膽的“臺獨”活動,因此,當時大陸對臺政策以促進兩岸協商和統一為主。當前,中央對臺政策的戰略優先次序,已經演變成以反分裂為主,在這一前提下,逐步推進統一大業。其中最令海內外矚目的動作,就是全國人大即將于今年3月完成《反分裂國家法》的立法程序。
李家泉:中央新一代領導集體接班以來,大陸對臺戰略出現了四個顯著變化。
一、把反“臺獨”和反分裂斗爭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即關系到我們國家的核心利益的高度來認識。這是給“臺獨”分子,給美國都亮出了底線。
二、反對“臺獨”和分裂主義的立場堅定、斬釘截鐵、決心很大。“5·17聲明”就指出:“如果臺灣當權者鋌而走險,膽敢制造‘臺獨’重大事變,中國人民將不惜一切代價、堅決徹底地粉碎‘臺獨’分裂圖謀!
三、強調“寄希望于臺灣人民”的方針。對2300萬臺灣同胞的工作一定要深入細致、“入島、入腦、入心”地做好他們的思想工作。四、以法制手段來對付“臺獨”分裂勢力。
“關鍵在于未來兩三年”
《國際先驅導報》:未來幾年內的臺海局勢可能會有什么樣的變化?大陸可以如何應對?
王家英:春節包機共識的達成,絕不意味著臺灣當局放棄了“臺獨”分裂活動,兩岸關系從此樂觀可期。兩岸現在只是盡量不碰政治分歧,但未來兩岸關系走向取決于臺灣的態度。
當前兩岸關系正處于十字路口。預計臺灣當局決不會乖乖就范,輕易接受大陸的反分裂國家法,短期內兩岸緊張關系極有可能出現。美國公開沒有反對大陸立法,顯示中美在這一問題上已達成共識。美國認識到,大陸為“臺獨”劃線,是符合中美雙方利益的。中美聯手阻獨,將使臺灣“臺獨”行動面對很大壓力,短期內,可能會使“臺獨”活動暫時穩定下來,但反分裂國家法的出臺,只是使以往以一中為基礎的、不統不獨的臺,F狀勉強得以維持,觀察臺海形勢發展最關鍵的時間點還是未來兩三年。
未來幾年,兩岸關系最重要的觀察指標主要是,第一,2006年臺灣“公投制憲”;第二,2006年臺灣縣市長選舉和2008年“總統”選舉;第三,島內藍綠之間的力量對比變化走勢。可以預見,未來兩三年,兩岸圍繞統獨議題上的斗爭將越來越嚴峻和激烈
李家泉:現在中國統一工作面臨的最大問題是陳水扁拒不接受“一中”。因此大陸政府在應對時,可以采取“宏觀調控,微觀放松”的做法,即明確對臺的兩條底線:一,不準搞“臺灣共和國”;二,不準搞“法理臺獨”(在“中華民國”的旗號下,通過“制憲”或“修憲”來造成“中華民國就是臺灣”事實)。如果臺灣當局不顧“一中”推動“臺獨”、碰撞這兩條底線,就“不惜一切代價”地粉碎“臺獨”陰謀。而在這兩條底線之外的其他問題,我們可以置之不理,不能被“臺獨”分子牽著鼻子走。
來源:國際先驅導報作者:施春、李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