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月19日電 從今年3月開始,48份“傳感器”將被“植”入杭州灣跨海大橋的橋墩中,“我們要跟蹤混凝土的‘一顰一笑’,預測大橋是否得‘病’,然后適時地進行維修或大修。”寧波工程學院教授干偉忠笑稱,這好比給杭州灣跨海大橋百年壽命上道保險。
今日早報報道,杭州灣跨海大橋工程指揮部負責人介紹,海上不比陸地,跨海大橋混凝土結構,必須經得起海水長時間浸泡和腐蝕。不同的海域對混凝土有不同的“口味”要求。有的跨海大橋常遭流冰的突然襲擊,而杭州灣跨海大橋所處海域的最大特點是——含有腐蝕性氯原子。
為此,干偉忠等科研人員在前年完成了“長壽混凝土”的科研攻關,為大橋特制了一份“菜單”,將粉煤灰、礦粉等廢料化腐朽為神奇,成為特殊的摻和材料,使混凝土既有高強度、耐久性、抗腐蝕等特性,又易于施工,直接節約材料成本。目前大橋施工1年多,從目前的各標段應用狀況來看,一切正常。
從去年開始,干偉忠教授等又開始研究高性能混凝土的在線檢測和預警系統,并于日前獲得突破。從今年3月開始,科研人員將在杭州灣跨海大橋橋墩上“預埋”一系列傳感器,定時取樣,跟蹤混凝土的變化——“我們可以提前感知混凝土的過度疲勞,并根據預案及時采取措施,從而避免類似遼寧大橋事件的發生。”今年6月,遼寧盤錦田莊臺遼河大橋因混凝土長期疲勞,發生坍塌事故。(鄭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