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文/張鳴
為什么這些說起來屬全國一流的教授們,因為一些基本的生活條件問題,反復地找本該為他們服務的部門、以及上級領導解決,結果是沒有人理會。只有這些事情被那些20多歲的毛頭記者們曝光之后,才會有人出來應付他們一下?
藍旗營小區,作為專為北大清華教師建的宿舍,原本是令我們這些非“兩強”學校的教師們特別羨慕的地方。我們羨慕他們,能沐浴到雨露,住到離學校那么近而且條件又好的房子。可是現在,“事情正在起變化”。2004年上半年起,藍旗營小區30多名北大的教授,甚至還有院士開始表達不滿,后來,他們的聲音也出現在了媒體上。
原來,住在藍旗營的教授們,不僅一直拿不到房產證,而且要忍受著下水道返臭氣、漏水、頂層漏雨和墻體開裂的折磨。
據我的一個北大的朋友(住在藍旗營)講,其實這種情況住進來不久就出現了,但他們找到小區管理部門,無論態度多么恭謙,人家都不理你。所以,不得已才向有關方面反映和向媒體公布。
可是,教授們的不滿和媒體的曝光,也只是換來了管理當局小打小鬧的修補。不過,藍旗營小區管理部門很知道媒體的重要性,在一番小修小補之后,馬上在報上發表消息,說是藍旗營小區上千住戶,只有極個別的問題,而且出現的問題已經得到了妥善的解決,北大清華的教授們得以安心工作云云。
這個事件,令人感到有意思的是,這些說起來屬全國一流的教授們,因為一些基本的生活條件問題,反復地找本該為他們服務的部門、以及上級領導解決,結果是沒有人理會。只有這些事情被那些20多歲的毛頭記者們曝光之后,才會有人出來應付他們一下。那么,這些教授,在他們所服務的學校,到底是個什么地位呢?
這30多位教授中,有著名的古文字專家裘錫圭,前北大考古系系主任、著名的考古學家的嚴文明,著名文學評論家、曾經做過北大中文系系主任的嚴家炎,著名的古文字學家李零,著名語言文字學家陸儉明、蔣紹愚,以及王式仁、張玉書、曹文軒、趙寶煦等等,幾乎每個人都是鼎鼎大名,在國際上享有很大的名望;夸張一點,說他們是國寶,應該沒有什么人有異議。
他們所提的要求,其實是相當可憐的,不過是些最基本的生活條件問題,比如下水道冒臭氣啦,上下水道漏水啦,屋頂漏雨、墻皮開裂啦。這樣的問題,誰攤上了,誰都會急的。要求有一個上不漏雨,下不跑水,沒有倒塌之虞的容身之地,屬于基本的生存權范圍,莫說是這些對國家和北大做出了巨大貢獻的頂級專家,就是一般的教師,也是學校當局應該加以理會的。但是,沒有。
事實是,不僅教授們不斷地上訪沒有得到相應的回應,就是曝光之后的修補,也屬于應付了事,至今沒有解決根本問題。不知道是不是非得等到樓塌了,釀成一場“樓難”才會引來關注。
大學的基本群體是學生和教師,一個是交錢的,一個是干活的。但是在今天,他們就是弱勢群體。我們的大學就是這樣一種體制,只要一個人或者一個群體,在權力的架構里沒有位置或者沒有影響,他們就是弱勢的地位。因為你的所有要求,只有通過申訴而且有人理睬你的申訴才能得到滿足,而某些原本在權力架構中的人一旦不在位了,他也可能淪為弱勢。北大30多個上訪的教授中,就不乏從前的系主任甚至副校長。
我的朋友李零說大學不是養雞場;言外之意是有人想、或者已經把它辦成了養雞場,其實他錯了,如果大學真的是養雞場的話,那么至少像他這種著名教授,要算是技術人員了吧?一個以贏利為目的的養雞場,是絕不可能如此對待自己的技術人員的,除非老板想破產。所以,還是我的比喻比較貼切,有些大學就像一個衙門,教師不過是三班衙役,跑腿站班都歸你;機關人員是書吏,多少有點收發文牘的權力;而學生則是那些交錢送糧或者調皮搗蛋的良民和刁民。這里既沒有多少贏利的問題,也基本用不著講究效率和辦學質量問題。領導雖然說是要愛民如子,但實際上打板子挨處罰的都是老百姓。
據說,在過去不遠的日子里,對付知識分子翹尾巴的辦法,就是澆一盆冷水。不知道北大的這些教授的上訪和找記者曝光,在似乎已經感到厭煩的有些領導眼里,是不是也屬于翹尾巴的行為?不過,當今之世,已經不是澆冷水的時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