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此文版權屬《國際先驅導報》,任何媒體若需轉載,務必經該報許可。)
8月15日,北京環球嘉年華董事長張淑華女士向媒體證實,截至本月14日,環球嘉年華在京收入約1億元人民幣,虧損達2000萬元。主辦方預計,在剩下的8天運營時間中,將接待40萬游客,屆時將達到收支平衡。
在2003年的上海夏季版環球嘉年華中,其組委會副總指揮朱偉峰也對外宣稱,虧損1000多萬。不過,一再的“出師不利”似乎并沒有影響到環球嘉年華對中國的熱情。來自環球嘉年華方面的消息稱,其下一站武漢的行程沒有變化。
“如果環球嘉年華總不賺錢,怎么還會有人愿意將其作為大型合作項目引進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專業人士提出質疑。
京滬引進賠錢項目?
“總是宣稱不盈利,環球嘉年華可能在以這種方式避稅。”這位專業人士告訴《國際先驅導報》。大軍經濟觀察研究中心的仲大軍也持相同觀點。仲大軍表示,宣稱虧損或者不盈利是跨國公司避稅的一種很常見的手段。
據知情人士透露,環球嘉年華都是采取與當地政府合作的方式運作,與政府之間會達成分成協議。作為中外合作的大項目,政府引進的時候肯定會考慮到是否盈利。“通常來講,合作項目都是賺錢的。如果不盈利,當地政府是不愿意引進的。”
“如果環球嘉年華不賺錢,怎么會有那么多地方政府肯和它合作?像上海,去年就辦了兩次,在北京,它也是打算長期辦下去的。如果不盈利,政府為什么還會繼續和它合作呢?”這位人士說。
據專業人士介紹,通常來說,國外的這種娛樂活動通過宣稱不盈利,可以很容易達到避稅目的,最常見的手段是多列成本,隱瞞收入。“這種娛樂活動的收入基本都是現金收入,它往指定的銀行賬戶存多少錢只有它自己知道,瞞下來的收入可以通過和國內某公司合作,轉移到境外,也可以買成設備或者其他物品出去,還可以通過地下錢莊,有很多手段都可以把這部分收入境內消化。”專業人士告訴《國際先驅導報》。
據這位專業人士介紹,在成本中,引進設備的成本通常可以抵扣稅款,按照有關政策,最后會按照成本退一部分關稅。所以,這些公司樂于把設備成本做高。而其他的人工、水電等等成本,有一部分是要與收入互相抵消。稅務部門是按照抵消一部分成本后的營業收入來收取營業稅的。“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少交很多稅。”
嘉年華成本沒定數
“對于環球嘉年華來說,國內第一次引進這種項目,沒有參考,成本基本是它自己說多少就是多少。”專業人士說。
據有關媒體報道,去年上海的夏季版環球嘉年華曾經宣稱成本達到1.1億,而上海市浦東新區文化廣播電視管理局副局長楊德林透露,成本沒有這么高。楊是將嘉年華活動引進浦東的政府官員,他的另外一個身份是環球嘉年華組委會常務副主任兼總指揮。
其中,主辦方宣稱,設備運輸、組裝等項費用1000萬元;廣告宣傳費用1000萬元;毛絨玩具采購及設備租用、場地租用、水電費等,運轉兩個月預計7000萬元;由于SARS,導致延期成本近2000萬元。而據楊德林介紹,設備運輸組裝費為800萬;人工成本也不高;至于廣告宣傳費用,更沒有所說的那么高;非典導致的延期成本僅有800萬。其中,關于毛絨玩具,主辦方宣稱單個成本約為800元人民幣,但據楊德林透露,毛絨玩具最低單價僅75美分,最高的不過17美元,換算成人民幣,最高也不超過140元。
為了了解北京環球嘉年華的相關成本,本報記者撥通了張淑華女士的電話,對方一再拒接。一位曾經采訪過張女士的北京某媒體記者告訴《國際先驅導報》:“我現在對于環球嘉年華方面說的數字不太信任。它的負責人在接受中央臺采訪時說過的確切數據,我再找她求證時就不承認了,而且一些數據說得經常前后不一致。”
稅費非不確定成本
7月中旬接受媒體采訪時,擁有“環球嘉年華”注冊商標的香港匯翔公司總經理區健坤和張淑華都曾表示,考慮到稅費、天氣等問題,北京環球嘉年華最終能否盈利尚不好說。
將稅費作為影響盈利的一個因素是因為2003年夏季版的上海環球嘉年華中,主辦方曾宣稱,由于對稅務過于樂觀,導致了虧損。據了解,夏季版上海嘉年華在總成本1.1億,營業收入高達1.3億的情況下,所有的稅加起來繳了近3000萬,最后導致虧損1000多萬。
環球嘉年華的這種說法招致了專業人士的質疑:“像這種大型娛樂活動,是有精算師來計算票價定在哪個價格才合理。稅、成本等等問題都要考慮進去的。”
據當時的媒體報道,環球嘉年華董事長漢斯·洛德斯一直認為,環球嘉年華是“文化和娛樂業,介于文化和體育之間”,“應按約5%的標準繳稅”。而有關部門是按照娛樂產業20%的標準征稅的。
但專業人士介紹,環球嘉年華屬于中外大型引進項目,找的應該是國內的精算師計算,不存在不了解中國稅率或者對稅率有歧義的問題。而且像環球嘉年華這種包含刺激性運動的項目,是要上保險的。保險公司的精算師在計算該交多少保費時,稅率也是其中的一個參照。
“因為稅收導致虧損的說法實在是太可笑了。”專業人士說。(來源:國際先驅導報,記者張雪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