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蘇州八月十三日電 題:蘇州萌生“小康概念”之地
作者 周建琳
小康生活、翻兩番、人均八百美元。鄧小平二十多年前對中國跨入新世紀的描述,已經成為現實。但當時鄧小平是如何想到這些非常具體的未來理想的?年近八旬的原中共蘇州市委書記戴心思說:這是他在蘇州調研后提出來的。
一九八三年的二月,古城蘇州已是春意盎然,生機勃勃。坐落在城南十全街的南園賓館的庭院中,垂柳正在吐絲,迎春含苞欲放,紅梅綻開初蕾。滿目融融春意,一派明媚春光。就在這個陽光明媚的日子里,鄧小平下榻這座當時蘇州條件算最好的賓館。
“我也在南園賓館住了三天,雖然當時的保密工作做得很好,但大家總是有點擔心,怕他老人家休息不好。”回憶往事,戴心思依然顯得有些激動,他說,“十二大后,小平同志首次離京就選擇江蘇,并親臨蘇州視察,這對我們是多大的鼓舞和鞭策啊。”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戴心思再次談起這一切,仍充滿著對小平的敬愛之情。
戴心思回憶道,小平一到蘇州就向陪同的江蘇省、蘇州市負責人提出:到二000年江蘇能不能實現翻兩番?省委領導匯報了江蘇省一九七六年到一九八二年工農業總產值翻番的實踐后說,照這樣的速度,用不了二十年就有把握實現翻兩番。小平聽了非常高興,目光中充滿了期待。
“蘇州自古是魚米之鄉,當時的蘇州經濟發展水平位于江蘇省前列,一九八二年,蘇州地區的工農業年總產值已經接近人均八百美元。小平同志問,達到蘇州這樣一個水平,社會是一個什么面貌?發展前景是什么樣子?”
二月九日下午三時許,小平在蘇州匆匆游覽了留園和虎丘后,便風塵仆仆地前往浙江等地繼續考察。雖然只在蘇州停留了短短幾天,但回到北京后鄧小平即對視察江蘇的情況作了深刻而全面的闡述。
他說,蘇州市工農業總產值人均接近八百美元,下面這些問題都解決了:第一,人民的吃穿用問題解決了,基本生活有了保障;
第二,住房問題解決了,人均達到二十平方米,因為土地不足,向空中發展,小城鎮和農村蓋二三層樓房的已經不少;
第三,就業問題解決了,城鎮基本上沒有待業勞動者了;
第四,人不再外流了,農村的人總想往大城市跑的情況已經改變;
第五,中小學教育普及了,教育、文化、體育和其他公共福利事業有能力自己安排了;
第六,人們的精神面貌變化了,犯罪行為大大減少了。還有別的,我也記不清了。這幾條就了不起呀!
在蘇州,鄧小平欣然宣布:“這樣發展下去,到本世紀末翻兩番的目標一定能夠實現。我們的信心增加了。”
一九八四年鄧小平開始講“小康社會”和“翻兩番”。他以其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總設計師的戰略眼光高瞻遠矚地指出:“翻兩番,在中國建立一個小康社會。這個小康社會,叫做中國式的現代化。翻兩番、小康社會、中國式的現代化,這些都是我們的新概念。”
小康,古代思想家的社會理想;小康,廣大人民的生活夢想;小康,文明古國的千年追求。鄧小平在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思想文化遺產的基礎上,提出了“小康社會”的新概念,并賦予了其時代新內涵。改革開放以來,“小康”一詞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并成為好生活的代名詞。
戴心思說,蘇州的“小康實踐”,給了鄧小平很多思考和啟發,他老人家不僅將小康目標作為一個經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標志,而且更多地從社會全面發展的角度來構思中國的未來。
親身感受著蘇州日新月異發展變化的戴心思老人在接受采訪時說,蘇州在小康之路上取得的輝煌成就,是鄧小平“三步走”戰略構想的不斷驗證和生動體現。他再三強調了自己的一個看法,那就是二十年前蘇州的小康是低水平的小康,對于蘇州來說,現在要定出更高的標準,要建設高水平的全面小康。
蘇州,是鄧小平“小康”概念萌生的地方。小康,是蘇州孜孜不懈的追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