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管理層沒有開閘放水,對于熱銷的香港特區政府債券,保險資金、社保基金等準“QDII”們垂涎欲滴,卻無緣購買
知情人士稱,近日,國務院已經批準了保險公司投資海外的實施方案。但是,這條消息來得晚了點,保險公司已經錯過了一次機會。
7月8日,中國各大商業銀行、保險公司、社保基金理事會相關人士齊聚北京,參加香港特區政府十年來首次發行200億政府債券在京的推介會。與內地商業銀行踴躍認購香港政府債券相對照的是,社保基金和保險公司空手而歸。
香港政府債券熱銷
“當時利率都還沒定呢,怎么這么短的時間認購就已經結束了?”杭州市商業銀行國際部的賽先生參加了香港特區政府的北京推介會,他向記者表示,很多金融機構都參加了推介會,香港方面介紹了香港政府債券的前景、用途、品種和期限,沒有說到具體的利率。賽先生帶了一大本推介資料回杭州,正研究是否購買香港政府債券,沒想到認購就已經結束了。
7月19日,香港特區政府財經事務及庫務局投資部曾裕彤向《證券市場周刊》表示,在北京的推介會得到了內地很多金融機構的支持,債券在大陸的熱銷,是基于以下理由,香港特區政府的財政狀況穩健,第一次發政府債券,沒有其他債務;國際評級機構對香港政府的評級很高;債券的利率水平能反映其價值。
中國銀行香港分行交易中心石先生向記者表示,中行認購了香港特區政府債券,面向機構發行的港元債券5年期票面利率為3.75%,15年期票面利率為5.12%,美元債券10年期的票面利率為5.12%。目前認購已結束,按國際慣例,認購期一般為7天或者18天。
中國農業銀行國際部冷南表示,由于香港特區政府債券的品種、期限、收益比較合適,農行踴躍地參與了債券的認購。
北京市商業銀行國際業務部李翔向記者表示,北京市商業銀行投標了香港特區政府債券,但最終沒有購買成功。國內商業銀行認購比較多,但最后拿到手的份額比較少。香港特區政府債券在美元債的分配上,給國內的份額比較少,而給海外機構的份額比較多。
據香港媒體報道,此次香港特區政府發行的美元債券共有全球147家機構參與認購,而港元5年和15年期債券的認購家數也分別達到了33家和17家。
保險公司集體折戟
“不想買,我們去干嘛呀?但我們沒有買,據我們了解,中國各家保險公司都沒有買。”中國人壽股份有限公司計財部邊洪濤參加了推介會,他向記者如是表示。
中國人壽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證實,中國人壽沒有認購香港政府債券,就是受QDII法規尚未出臺所限。
在國務院原則批準保險公司投資海外的背景下,5月,中國人壽首家向監管部門遞交了QDII申請,并于6月底成立了中國人壽資產管理公司,然而,目前為止,他們業務并沒有拓展到海外投資上。
“目前中國人壽的資金運用尚局限于中國大陸,正在等待相關規定出臺,中國人壽希望有機會投資海外。”中國人壽新聞發言人蘭亞冬向記者表示。
平安保險資產運營中心債券部負責人黃勇告訴記者,平安保險沒有認購香港特區政府債券,當時雖然參加了北京的推介會,但向保監會咨詢后,得知目前保險資金在海外投資的相關法規尚未出臺,不能投資香港特區政府債券。
中國人保財險投資者關系部一位人士向記者證實,人保財險的資金運用,還限制在國內,沒有投資到海外。對于人保財險今年二三月份購買美元債的傳言,該人士表示,當時購買的是國開行發行的美元債,而不是境外美元債。
保監會資金運用監管部副主任高艷向記者表示,雖然保險公司的資金運用是商業行為,但也必須遵守法律規定。目前,《保險法》尚不允許保險公司投資海外。
社保基金徒勞無功
7月13日,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投資部主任李克平曾向《證券市場周刊》表示:“社保基金打算購買香港債券的想法并沒有付諸實際行動,主要原因是相關的法規還需要明確。因為購買香港債券相當于進行境外投資活動,首先需要有相關法規進行規范,但到目前為止,相關的法規還未出臺。”
7月21日,《證券時報》轉引香港媒體報道稱,社保基金通過香港的代理機構參與了香港特區政府債券的認購。社保基金和中國人民銀行同時認購了金額共10億港元左右的美元及港元債券,約占整個債券發行總額的5%。
7月22日,記者再次向李克平求證,李克平表示:“社保基金理事會并沒有認購香港特區政府債券,不知道香港那邊從哪里得到的消息。社保基金投資海外,要有一個依據,不論是法規也好,特批也好。目前,社保基金投資海外的相關法規正在制定中,而特批也要有相關程序,此次香港特區政府發債時間非常短,社保基金就算是爭取特批,時間上也來不及。”
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項懷誠的身影出現在北京推介會上,被認為是社保基金要購買港府債券的信號。雖然推介會后項懷誠向媒體表示,社保基金想購買,但恐怕目前還買不到。但項的講話被反向解讀成了社保基金要認購香港政府債券。
“在是否購買香港特區政府債券的問題上,社保基金理事會并沒有那么深的背景。項部長應邀參加推介會,很正常,并不能說明社保基金已經認購了香港政府債券。”李克平如是說。
商業銀行獨享渠道
“農行早就有投資海外的資格,要接受銀監會、外管局、央行的監管。”中國農業銀行國際部程昆指出。
中國銀行資金部李先生介紹,商業銀行投資海外的渠道是有的,可以通過外資銀行作為中介,也可以直接進入香港的二級市場購買外幣債券。中國銀行在香港設立了交易室,專門負責外幣債券的買賣。
5月,中央國債登記結算公司(簡稱“中債登”)與香港金融管理局債務工具中央結算系統(CMU)在北京簽署了債券結算聯網合作協議。根據協議,內地具備外匯投資業務資格的金融機構可以通過該聯網系統,買賣CMU系統下的外幣債券品種。
中債登研發部主任吳方偉向記者表示,目前40多家有外匯投資業務資格的商業銀行,可以使用該聯網系統,而由于券商和保險公司等其他金融機構受法律限制,還不能通過該系統來做外幣債券業務。
據了解,目前內地具備外匯投資業務資格的金融機構主要是商業銀行。事實上,中國金融機構投資海外的渠道,一直為商業銀行所獨享,而券商、基金、保險等其他機構卻被排斥在外。
申銀萬國研究所市場研究部經理桂浩明認為,銀行可以投資海外,這與銀行的特征有關系,銀行手中有外匯,有投資海外的需求。券商沒有QDII資格,有歷史原因,券商沒有自有外匯,也沒有B股自營。
申萬巴黎基金管理公司市場營銷總監李婷表示,申萬沒有去北京的推介會,也不可能買香港特區政府債券,因為受限于QDII政策。應是QDII政策在先,投資海外的操作在后。據了解,其他中外合資基金也不可能購買香港特區政府債券。
(稿件來源:《證券市場周刊》,作者:陳玉強、王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