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七月二十六日電(莊鵬沖 雷芳)北京商家打折可謂是“鋪天蓋地”,消費者在這一場“打折運動”中究竟能獲得多少實惠呢?我們從一些消費者那里了解到,有些商家打折活動暴露了商家誠信的缺失。
據一些消費者反映,在某一家鞋店出售的某一款式女鞋原價二百一十九元,打完折后的價格是一百五十三元,而同樣是這一款女鞋在福建廈門剛上市時價格也就一百五十九元。這“六”元優惠對于消費者來說,是應該高興還是覺得被欺騙呢?
有關人士指出,實際上現在商家打折往往是在抬高商品原價后再來進行打折,所以商家看似熱鬧的所謂“大酬賓”、“大甩賣”等優惠活動并沒給消費者帶來多少優惠。
現在各大商場流行的“買二百送二百”、“買一百送六十”等優惠活動,讓一些消費者起初欣喜若狂,而真正參與后卻感到“一頭霧水”。在看似大有“甜頭”的優惠活動中,據一些比較細心的消費者反映,經過計算所謂的“優惠”最終也只能達到七折左右。
專家分析指出,現在商家營銷策略日益成熟,他們懂得如何通過吸引消費者眼球來達到促銷目的,而實際上商家通過商品價格設置、調整以及文字理解上的差異限制了給予消費者的讓利程度。
專家同時強調,商家雖然擁有對優惠活動的最終解釋權,但必須向消費者說明優惠活動的具體細節,同時也不能任意調整商品價格,否則商家這一行為有可能屬于商業欺詐范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