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7月15日電 據新京報報道,昨日,海巖一直備受媒體關注的新作終于浮出水面,這部放棄涉案題材著力描寫親情的作品卻出乎預料地有一個頗為暴力的名字———《河流如血》,據圈內人士透露,25萬冊的首印數已創下今年的最高紀錄。
在新聞發布會上,對出版社和記者的提問,海巖妙語連珠,他告訴在場記者,現在流行起一些莫名其妙,看不太懂的名字,這部小說原來的名字是《自古忠誠無孝子》,出版社說不好。改成《河流如血》出版社就同意了。他解釋說:“我比較喜歡河流。”
這個詞,因為它有父母、歷史、人生、命運的含義,而且,整個故事發生在一條河流的沿岸。“血”在這里邊,我是當親情、血緣來講,而不是血腥的血。“
對于自己這部3個半月完成的35萬字的新作,海巖表示,這是他9部作品中情節性、故事性最弱的一部,這本書推出來心理也沒什么底。“我認為現在的讀者是很殘酷的,喜歡你的時候可以非常忠誠于你。不喜歡你的時候,用一秒鐘就可以決定再也不看你了。”
而作為嘉賓出席新聞發布會的導演趙寶剛表示,他認為海巖這部新作非常成功,人物的心理跨度很大,寫得非常到位,是一部文學性很強的成功之作。他還強調說,小說更加貼近老百姓的心態,他相信這本書能夠吸引更多的讀者。人民文學出版社介紹說,海巖的這部新作首印25萬冊,他們表示這是看貨定價,他們先看過小說后,沒有信心就不會簽這個單。
-人物簡介
海巖,1954年出生于北京,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主要從事小說、散文以及劇本創作。十五歲應征入伍,退役后當過工人、警察、共青團干部,后從事企業管理工作,還于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擔任兼職教授。1988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代表作有《便衣警察》、《一場風花雪月的事》、《永不瞑目》、《拿什么拯救你,我的愛人》、《玉觀音》、《你的生命如此多情》《平淡生活》等。
-《河流如血》內容梗概
《河流如血》以一個少年到青年的成長過程中尋找親情的過程為主線,描寫了一家四口在十幾年的時間里命運的大起大落的過程。這部最新小說在保持諸多“海巖特色”的基礎上,較以往作品有較大轉變,更多地將家庭、倫理、親情融會于故事當中,對于房屋中介、活體模特等形形色色的城市人物以及房屋中介等當下熱門話題都有涉及。在人物故事以及價值取向的處理上,作者試圖將外在時尚與內在人性的挖掘結合起來。
-訪談
海巖:干嗎非得讓我轉型
關于新作
新京報:在你的新作出來之前,有人說,你的新作放棄涉案題材轉寫親情是轉型,你怎么看?
海巖:首先,我不承認我有什么型,我也沒有什么正型。我以前也曾經跟記者說,你們干嗎非得讓我轉型,干嗎不讓金庸和瓊瑤轉型,讓金庸寫瓊瑤,瓊瑤寫金庸。
我看王安憶和王蒙的書本本也都差不多,好像也沒聽說讓他們轉型。
我這個作品跟以前的作品確實有一些差別,原來的戲是寫愛情為主,這個戲主要是歌頌親情。但是對情感的表達方式,我覺得很難轉型,就像讓葛優演禿子或者有頭發的都是那個味道,很難變成別的型。
新京報:按照新規定涉案電視劇不能在黃金檔播出,轉寫親情是不是考慮到電視劇改編的問題?
海巖:因為我前8部小說全部改編成了電視劇,我就沒想過我這部小說是不能改編電視劇的。這部小說寫到1/3的時候,廣電總局下了一個通知,涉案劇不能上黃金檔。我就刪掉了一個原來寫好的案件。黃金檔和非黃金檔的價格差10倍,大家不會為了一個肯定賠錢的電視劇投拍。但我還是把它看作小說文本來處理的,沒有考慮過為改編電視劇對小說做什么改造。
新京報:出版社認為這部小說在懸念的制造、人物命運的推動上,人物性格的塑造上,走得更遠。而你自己卻說,故事性比較弱,為什么會有這種反差?
海巖:我不知道他閱讀時的感受,就事件性而言,這個小說沒有特別大的事件、懸念貫穿始終,更多是靠生活瑣碎的家長里短的故事組成。
關于“業余作家”
新京報:小說有大概35萬字,3個半月寫完,平均每個月是10多萬字,速度是不是太快了?
海巖:我特別喜歡寫,不太喜歡改。寫的時候興趣特別大,改的時候就興趣特別低。所以,我還有一個文學觀念是,相對“不朽”而言我追求“速朽”,只要我把道理說清了,我就不再逐字逐句打磨它。
我已經連續8年每年大概要發表80萬到90萬字作品,我是業余時間寫作,只是每天夜里寫兩三個小時,其中,還有幾個月的時間是歇著的,確實是寫得比較快。所以,速度是我的一個長處,質量不是我的長處。
新京報:那你覺得自己的小說對得起讀者嗎?
海巖:我想讀者喜歡我就對得起讀者了。但我不能保證所有讀者都喜歡我的小說,可能有一部分讀者喜歡,但也可能會有一部分讀者特別不喜歡。現在,我覺得小說的質量是對得起我自己的,如果我自己不喜歡,我不會交給出版社,還跟出版社討價還價,這個臉我還要。
新京報:作為“業余作家”你的寫作已經取得非常好的成績,工作這么忙,你現在寫作的動力是什么?
海巖:我特別不樂意說我對文學有追求,我一說這個,人家說你追求半天就寫這個,所以我只能說是掙錢。
你非逼我回答這個問題,我就說我為了生活。我覺得自己作為一個業余作家,應該把自己在文學界的位置放低一點比較好過。
關于文學價值
新京報:那你能同意人們對你這種暢銷書文學性不強的評價嗎?
海巖:不同意。我覺得現在的文學標準很混亂,是一個多元化的時代,什么叫文學性有多種標準,不好說誰有誰沒有,我認為我的作品是有文學性的。我覺得暢銷書只能說明書的銷量好,而不是評價作品文學性高低的。
新京報:那你的意思是不是說銷量是評價一部作品好壞的標準呢?
海巖:不是。但我們評價一部作品是不是好作品,是不是經典往往看它能流傳多久。我想我的書至少不僅僅是暢銷書,很多書都成為了長銷書,20年前的《便衣警察》今天還在賣,還準備重拍。我估計再過20年還會有讀者看我現在的作品,所以,它應該不是特別短命的那種書。(記者術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