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臺灣繪本作家幾米來到北京,會見了老漫畫家丁聰。年近九旬的丁聰盛贊幾米繪本開創了全新的繪畫語言,慨嘆內地老漫畫已經走不下去了。畫了一輩子傳統諷刺漫畫的丁聰非常欣賞幾米。
真理永遠是簡單直白的。丁聰的話流露出的意思有兩層:一、內地傳統老漫畫已經走不下去了;二、漫畫最關鍵還是要有內涵。
傳統諷刺漫畫(俗稱老漫畫)因其僵硬的形式和老套的內容,已逐漸淡出市場。以卡通新漫畫為主流的動漫產業目前雷聲大、雨點小,收效甚微,沒有催生出大師級的漫畫人。為什么內地產生不了幾米這樣獨特的漫畫家?我們先來看看幾米產生的因素:童年鄉村的孤獨生活,對都市生活和現代人心理的精確把握,對圖像語言的天賦和敏感、細膩、內向的性格,以及患病的特殊經歷,等等。其實幾米嚴格上應該算是繪本作家,不能算是漫畫家。繪本在國外多是童書,幾米將兒童繪本擴展到了成人領域,開創了成人繪本這樣一個新型圖書。無論是現代都市的孤獨、疏離,還是對田園生活的向往、對后工業社會弊病的反思,這些東西在文學作品都早已不是新鮮東西,羅大佑20年前便在《鹿港小鎮》中用音樂表達了這種鄉愁,但幾米選擇了用圖像表達,這條路沒有人走過。所以,幾米是不可替代的。
再來看看國內的情況。
諷刺老漫畫為什么走不下去?因為我們的作者們還停留在簡單諷刺的初級階段,習慣于將人物打上各種固定的標簽,僵化的漫畫思維哪能適應如今多元的社會!
風行一時的卡通漫畫又一味迎合低幼、搞笑,剩下了簡單的娛樂。其實,我們并非不需要諷刺和娛樂,只是,讀圖時代,我們同樣需要審美和涵養。
我不想為我們剛剛起步的動漫產業潑冷水,但各地不斷涌現的動漫雜志,一波接一波的漫展和大賽,作者無非還是那些個熟面孔。
培養作者不能拔苗助長,作者也不要急功近利,畫畫其實很簡單,功夫在畫外。
來源:新京報 作者:鄧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