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7月8日電 新加坡《聯合早報》今日載文稱,中國航空公司經過大重組和投入巨資改良機場與客機等硬件之后,目前正面對提高服務素質,尤其是確保班機準時起降的挑戰。
中國民航總局日前制定《對國內航空公司因自身原因造成航班延誤給予旅客經濟補償的指導意見》的政策文件,并從本月1日起正式實施。
這項政策文件規定,航空公司因自身原因造成航班延誤4小時以上、8小時以內,或者超過8小時,旅客可以要求以現金、購票折扣和返還里程等方式進行經濟補償。
本月5日,深圳航空公司首先推出《顧客服務指南》,承諾如果屬下航班因工程機務、航班計劃、運輸服務、空勤人員等4種自身原因延誤4小時以上、8小時以內,將補償旅客不超過機票票價的30%;如果超過8小時,補償將不超過票價的100%。
但是其它航空公司擔心,航班延誤原因認定復雜,沒有專門的仲裁部門,是否賠償以及賠償多少容易引發航空公司與旅客之間的爭端,因而還沒有制定出具體的補償辦法,而是繼續關注深航補償標準的實際經驗,再考慮取長補短。
不少旅客對航空公司制定補償標準表示肯定,但也認為如果只是航空公司單方面擬定補償標準,日后仍然避免不了爭議,希望各家航空公司多聽旅客的意見。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副所長張文魁則認為,深航的做法態度積極,將對還沒有推出補償標準的南航、國航、東航三大航空集團形成很大壓力。
業內人士認為,各航空公司的補償標準可能會成為大家爭奪市場的手段之一,但相信三大航空集團的補償標準不會比深航“更進一步”。
中國民航業經過持續多年的高速發展,目前旅客運輸量、運輸總周轉量和貨郵運輸量,分別占世界第四、第五、第六位。
中國的北京、上海與廣州都耗巨資擴建機場。繼上海浦東機場和北京國際機場之后,總投資額達人民幣198億元、預計年旅客吞吐量可達2500萬人次的廣州新白云國際機場,將于8月5日正式轉場投入運營。
不過在今年前5個月,中國各航空公司航班平均延誤率為22.1%,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一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