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上海網6月4日電 跟蹤調查者、錄音拍攝像、翻墻去取證……長期處于地下的“私家偵探”昨天居然在上海開起了私人調查行業的首屆峰會,大部分“偵探”還擺噱頭戴上又厚又大的墨鏡,據稱是為了安全。
據新聞晨報報道,“峰會”上,30多家調查機構聯合呼吁社會能夠盡早給他們一個合法的身份,然而他們的行為是否合法仍然受到了各界質疑。
“峰會”后的“新聞發布會”上,首次露面的“偵探”們似乎仍心存擔心,他們大多戴上墨鏡,有的穿著一身黑裝,還一再聲稱不要攝像,攝影不要露臉。據說這是為了今后工作中不被人認出。
一個多小時的會議,爭論的焦點始終集中在調查行為是否“合法”上。“這樣的行為是否侵害到了被調查者的隱私權?”當記者們一再對此表示質疑時,“偵探”們卻不斷辯解:“翻墻是為了取得證據,目的比較單純”;“我們所做的一切首先要滿足委托方的知情權”;“我們獲得的證據是公開的”;“已經有法院認可了偵探提供的證據”……而當記者詢問偵探方式和收費價格時,他們又含糊其詞地以“不知道”而搪塞。
記者了解到,根據1993年公安部頒布的相關通知,嚴禁任何單位和個人開辦各種形式的民事事務調查所等私人偵探所性質的民間機構。最近,公安部傳出消息,將首次在北京、上海、廣州、重慶等10個大城市公開調研私人調查服務機構。雖然上海方面還沒有展開此項調研,但滬上從事私人調查行業的人員已經顯得迫不及待。
“誰主張誰舉證”的規定使得許多公民在其合法權益遭到侵害時就需要有人提供幫助。1992年上海就出現了所謂的國內第一家私人偵探所。而今,上海各類調查公司30余家,私家“偵探”有200多名,但是多數私人調查機構處于“半地下”狀態。一家調查公司的老總透露,每個月能接到六七百個調查項目,其中大部分是婚姻忠誠度調查。
“偵探所會根據偵探能力分為總探長、探員等等。偵探們各個年齡的都有,也有老人。他們來自各行各業,有律師、運動員甚至是教師。”福摩斯商務咨詢有限公司負責人孫潁俊透露:“我們對私家偵探要求很高,除了社會閱歷、對事務的判斷力、思維能力以外,還要進行系統培訓調查手段、調查方法,特別是要學會保護自己。”
不過,一位律師出身的“私家偵探”坦言,公安部的調研是為今后規范管理作準備。由于“私人偵探”還沒有合法,“行業”中的確出現了投機、欺騙甚至造假的現象。
有人指出,目前“私家偵探”有較大的市場需求,因此對滬上現有的機構,確實應該納入規范化管理的渠道。但也有人預測,“私人偵探”合法化將有很長的路要走,這不僅是一個法律地位、準入標準、行業規范、資格審定標準確立的問題,更是一個完整的管理體系建立的問題。(陳里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