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商對大陸的投資,早期皆以外銷為主,因此投資地點都以開放較早、交通便利的沿海地區,如福建和廣東。隨著大陸對外開放幅度與范圍不斷擴大,經濟發展重心逐漸北移,臺商在大陸投資地域分布趨勢也逐漸擴散至華東及華中地區,尤其以江蘇地區為主。目前,在大陸投資的臺商及臺企干部接近100萬人,其中臺商有60萬以上。
臺灣最新一期《投資中國》雜志的資料顯示,截至2003年年中,臺商赴大陸投資的家數累計已經有68115家,累計合同臺資金額已達1295.46億美元,實際利用臺資金額773.57億美元,已向800億美元逼近。
臺商91%立足沿海
根據臺灣“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的調查顯示,自1991年至2003年8月,臺商在江蘇、廣東、福建、浙江及河北等沿海地區合計投資金額占對大陸投資總額的91%。近年來受到大陸內需逐漸開放影響,加上1999年大陸開始實行西部大開發政策,內陸的中西部地區,如四川也逐漸成為臺商投資的選擇地點。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從2000年開始,臺商前往長江三角洲地區的投資金額開始超越珠江三角洲,尤其是上海、昆山、蘇州、南京、寧波一帶已成為臺商的群聚之地。臺商聚集數量的多少與大陸人口聚集、經濟發展、靠海遠近及開放程度有關。
在實際利用臺資金額的排名中,排在前10名的省份和直轄市依次為廣東、江蘇、福建、浙江、上海、山東、天津、遼寧、湖北和北京。前10名實際利用臺資金額占臺商投資總額的87.41%。其中江蘇和廣東兩大“磁石”共有累計合同臺資金額631億美元,累計臺商注冊數26900家,實際利用臺資390億美元,可以說占據了臺商投資的半壁江山。
大陸臺資產業結構
臺商赴大陸投資主要為制造業,其次是服務業,農業最少。投資項目也多樣化,制造業中主要包括電子電器業、基本金屬制造業、化學品制造業、塑膠制品制造業及食品飲料制造業等;其中電子電器業投資金額居各行業之首,累計至2002年止,該行業約占臺商在大陸投資總額比重的32%。
近年來臺商赴大陸投資的大中型企業愈來愈多,且逐漸由勞動密集型轉向資本及技術密集型產業,傳統制造業的比重逐年下降,電子電器業的成長幅度驚人,其他行業投資金額所占的比重都沒超過10%。中國加入WTO后,服務、貿易與商業等逐次放寬或開放投資,因此2002年以后,臺商在這些領域的投資金額也呈快速增長。
根在臺灣枝連兩岸
臺商到大陸投資使兩岸貿易額大幅增長,而臺商目前在大陸雇用的數萬名臺籍員工,也降低了臺灣的失業人數,這些工作人員大部分的薪金也都由其家人在臺灣消費。
臺商在大陸的投資生產對臺灣經濟發展貢獻很大。臺灣企業多以大陸作為主要的生產基地,普遍有回臺灣采購高級原料及機器設備現象,不但促進臺灣對大陸的出口,也為臺灣創造出為數可觀的順差。
當然,有很多人擔憂臺商赴大陸投資所產生的負面沖擊,例如臺灣內部投資不足與產業空洞化的問題。但事實上臺灣并不缺資金,缺的反而是投資機會。據臺灣“行政院主計處”的估算,2003年臺灣的超額儲蓄總額逼近1兆元新臺幣,所以現階段臺商赴大陸的投資行為,對臺灣的整體投資排擠效應并不大。
臺商赴大陸投資也帶動了投資群聚現象,部分臺灣廠商的投資可以帶動該產業對大陸的整體投資規模,而且臺商的投資行為也增加了大陸的就業機會。因此,為臺商創造一個和平穩定的經營環境,對兩岸是一種雙贏結果。臺商雖然根在臺灣,但若能枝連兩岸、推動大陸經濟發展,則一方面能在大陸建立穩固的企業根基,另外也能扮演緩和兩岸關系的潤滑劑角色。
來源:《臺聲》雜志2004年5月(總第234期) 作者:方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