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5月20日電 新近一期《瞭望》周刊載文稱,印度經濟正處于56年來的最好時期,其發展的最主要障礙在國內長期積淀的各種社會矛盾,因起步較晚,其經濟目前對中國的影響微乎其微。
印度資深外交家、前駐中國使館高級官員白春暉指出,在印度的經濟增長中,最主要的障礙是其長期積淀的紛繁復雜的社會矛盾,雖然近幾年經濟有所起色,但由于經濟改革起步太晚且阻力重重,短期內難以撼動中國的經濟地位,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也微乎其微。不過,印度經濟領域中出現的轉機對兩國都是好事,其對雙邊經貿發展的促進作用顯而易見。
印度國家計劃委員會首席顧問普拉納布-森表示,印度經濟的快速增長對中國是件好事。從近幾年的實踐表明,印中雙邊貿易的增長是與印度經濟的增長成正比的。他說,雖然雙邊貿易僅占各自外貿總額的很小部分,但自1999年以來,其每年的增長速度都接近50%。去年,印中兩國的貿易額達到76億美元,預計2004年將超過100億美元。因此,印度對雙邊經貿前景十分看好,提出了盡早將雙邊貿易額發展到200億美元的目標。
森認為,兩大因素對印度的經濟增長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一是能夠吸引足夠的外商直接投資;二是國內儲蓄大幅增加。目前印度國內儲蓄率為26%,如果要使經濟達到8%以上的增速,國內銀行儲蓄率必須達到29%以上。
專家們同時認為,隨著印度經濟的不斷向好,印中兩國未來在某些領域出現競爭在所難免,但這種競爭是基于充分合作基礎之上的。森認為,目前印中兩國利用外資的領域不同。中國的外資主要集中在制造業,而印度的外資以服務業為主。但隨著印度制造業的崛起,印度今后可能出現中國爭奪外商直接投資的現象。另外,隨著印度經濟提速,兩國對能源的需求將不斷增長,目前印中兩國石油公司在一些重要的海外油田項目上出現的競爭就是一種征兆。(王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