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5月18日電 三湘都市報報道,在桂林全國書市上,記者巧遇參加第十四屆全國書市的著名作家梁曉聲。這位當年以《雪城》、《年輪》、《今夜有暴風雪》、《我愛這片神奇的土地》等作品在全國掀起知青文學風暴的中年漢子,讓很多20世紀70年代出生的人也憧憬著北大荒這片神奇的土地。但今天的梁曉聲說:他從來也不是暢銷書作家,如果自己的書真的暢銷,那反而變得很滑稽了。
我的書從來不暢銷
其實梁曉聲這些年一直沒有閑著,梁曉聲說,至今為止,他創作了200多萬字的雜文,200多萬字的中短篇小說,近400萬字的長篇小說,200多萬字的影視作品。共1000多萬字,這樣大的創作量在當代作家中應該沒人能比。
但梁曉聲說:自己的書從來就不暢銷,即使是《雪城》,到現在也只銷了2萬多本。很多人其實是在《十月》上看到的,當時《十月》有30多萬的銷量,接著又改編成了電視劇,影響更大了。
梁曉聲無意把自己定位成一個暢銷書作家。他說,一本書要暢銷,就必須面對青少年市場,如果自己寫一本書,少男少女都搶著讀,那必然很滑稽,證明自己這么多年一直沒有成長,還在裝小孩。
為小人物代言
梁曉聲的作品,始終如一地關注社會最底層的小人物的命運,文字富有濃郁的理想主義色彩。他的百姓情懷和平民立場令很多人感動,更令人感動的是他一直保持著這種為小人物代言的姿態。
梁曉聲說,他從小就是哈爾濱最窮困的大雜院里長大的孩子,他身邊生活的就是一些小人物。他寫他們不是挖空心思為了寫作,而是因為他們就在他的眼前。
但這些小人物會看到為他們寫的作品嗎?梁曉聲說:很多大學生問我,安徒生《賣火柴的小女孩》給誰看的?很顯然不是給賣火柴的小女孩看的,而是給那些生活在富足之家的女孩看的,我的作品也是一樣。現在40-50歲的中國知識分子,他們中很成功的人,都有著生活在最底層的父母,這些社會對其“大不敬”的人其實最值得尊敬。
大學生需要人文情懷
梁曉聲的創作頗豐,但都是用筆一個字一個字寫出來的,這次來桂林,還隨身帶著稿紙。頸椎和胃病也使他的寫作越來越吃力。令人驚訝的是,寫作只是梁曉聲的第二職業,在北京語言大學教授寫作才是他的主業。對這份工作,他做得一絲不茍。
梁曉聲說,現在大學生課程的壓力很大,但大學四年又是人生開始成熟最關鍵的四年,只有中文這一門課程,講到人生、愛情及種種社會現象。他希望大學生通過學中文,能夠成為有人文情懷的一代人。對王安憶等越來越多的作家走進大學講堂,他則認為是大學生的幸事。(易禹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