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本山自述(新京報記者楊彬彬整理)
在第一屆“本山杯”二人轉大賽之前,我已經20多年沒演、沒看過二人轉了。雖然是從這個土地上走出去的,身上流著二人轉的血。十幾歲學藝,二人轉給我留下的最大財富就是對觀眾和市場的了解。它的取悅觀眾、它的民間基礎,都是現代市場經濟中最管用的東西。二人轉之所以在東北能有這么多的觀眾緣,是因為它從來就沒有脫離過黑土地,從來就沒有“高雅”過。每個演員在臺上都能把自己當孫子,誠心誠意取悅觀眾。換句話說,如果每個大腕都能像我這樣謙和謙恭,民間藝術能沒人看嗎?!
我現在每一天都在擔心二人轉的事情。在我自己的劇場里,演的都是我提倡的“綠色二人轉”,我還敢說不會出問題。但是那些個民間藝人,散布在各個地方,黃色低級,什么賣座什么就來,根本沒法管理。我一直希望社會能有一個好的機制,把演出市場控制好,不能讓它無意識的往外釋放,不堪入目的東西就不能往外拿。但是我沒有這個權力。我只能說是提醒這些東北的民間藝人,能夠尊重觀眾,也尊重自己,無論你是跳神出來,還是散班出來的,你畢竟是一個民間藝人,不能斷了這門手藝的生路。
現在的二人轉和20年前其實已經有很大不同了。包括現在二人轉走進了大學,你要指望大學培養出像民間藝人這樣多才多藝的學生這是不可能的,我們只能說是給這門民間藝術一個名分而已。好像是讓一個貧下中農有一個走進高等學府的機會。我堅決反對把二人轉變成一個雅的東西,你要雅了,恰恰就等于失去觀眾了。就像有人老跟我說,能不能提高一下二人轉的格調啊?這都是一些沒有文化的人發表的言論,沒文化的人才能天天說文化。能不能往深里走走啊?我不知道深是啥意思?深了不就是陷阱嗎?!你不要有意求深,有意往里陷,有意把你固定在一個什么層面,然后讓這個層面孤立地去欣賞你,往下深,深深就沒了!你還不如回到土地上來。套用一句話,可以叫不求深度,只求廣度。我過去也曾經想過要試一下,“深一下”,后來才明白沒用,就像卓別林的破鞋,你要換成高爾夫鞋就指定不好看了。
我們的文明史就是“賣拐”的歷史
兩年前我曾經說過,電視已經把小品推到了一個非常尷尬的位置,一方面限制的東西太多,這個也不許批評,那個也不許批評,最后演員只能拿自己開涮。這樣怎么可能產生好的作品!另一方面,小品本來就是一個小劇場的東西,拿到電視上來,就必須更加濃縮,很多小品效果出不來其實不是東西不好,而是表演地點不對。要大演播廳把大家逗樂了的東西,擱小劇場里能笑爆了!
今年的小品很多觀眾不滿意,我也不滿意。那個是在晚會半個月前連夜寫的。那天剛剛在中央電視臺當評委主任,出了那個事之后,晚上寫到后半夜三點。春節晚會現在把小品推到了一個很尷尬的位置,一方面它成就了小品,另一方面,可能我們現在精心準備一年,最后出來的東西都不一定能適合春節晚會。因為靈感都是瞬間產生的。比方說我現在什么都不干,一年里頭專攻這一個小品,我相信也會拿出好東西。但是我已經沒有足夠的精力來對付這個東西了,至少我現在不會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放在小品上,我行就行,不行就不上。我要生活,要做事,就必須做出大的作品來。我認為我最好的小品是《賣拐》。因為里面有心理暗示的東西,心理暗示在藝術上是個特別偉大的東西,之前有人說和崔永元合作的《昨天、今天、明天》最好,但我認為它的精神沒有《賣拐》好,《賣拐》最深。我們五千年的文明史,可不就是一部賣拐的歷史!所以哪怕它在藝術上再不成熟,它也是一個偉大的東西。
文/王小峰
趙本山的舞臺藝術:我糙故我在
我采訪過趙本山,那是今年劉老根大舞臺在長春開業,他面對記者提問,侃侃而談,包袱不斷,跟看小品也差不多,但從頭到尾,你聽不出一句深刻或充滿思辨的語句,統統都是大實話,可是深刻、思辨的觀點都包含在趙本山的大白話中。
東北的氣候、地理環境決定了它不能像江南一樣小橋流水,東北人只能在相對很惡劣的地理環境中生活,所以培養出了東北人豪爽、粗糙的性格。二人轉或是其他東北文化,之所以能根植于大眾之中,就是因為它的糙勁兒,東北文化里沒那么多的陽春白雪,所以東北出來的都是下里巴人,從劉蘭芳到趙本山,這些藝術家都帶有鮮明的草根特色。
二人轉現在是一個熱門話題,它的熱很大程度上跟它的內容有關,那就是因為它的低級趣味。二人轉生動地體現著東北人的性格,三百年來,無論是張學良以傷風敗俗的名義清理二人轉,還是“文革”時期浩劫,都沒有讓二人轉消失,相反,它的生命力越來越強,它從不登大雅之堂,但它充滿著勞動人民的智慧;它今天成了一種民間文化的商業化的典型,但它從來沒有失去黑土地上最原始的魅力。“寧舍一頓飯,不舍二人轉”就是東北文化的最好寫照。
余秋雨說:“趙本山是個大藝術家。”你找找看,現在哪個藝術家說話像趙本山一樣全是大白話,怎么也得捅出點深刻的詞兒啊。所以我倒佩服余秋雨敢給趙本山這么定性。因為趙本山無論是唱二人轉還是演小品或者拍電視劇,它都離不了東北文化的那種糙勁兒,而這糙勁兒恰恰是東北文化的魅力。東北之外的人在看《劉老根》或《馬大帥》,會覺得很低級,甚至覺得粗制濫造,但是在東北,有些城市的收視率能達到20%以上,也就新聞聯播能到這個收視率,這說明什么?它對了東北人的心眼兒。
趙本山說,他十幾年沒看二人轉,再看時老淚縱橫,二人轉對趙本山來說,就是生命的一部分。陳佩斯、朱時茂當年在春節晚會上表演小品只不過是把戲劇學院里的作業拿出來變成一種節目類型;實際上二人轉里的“說口”就是小品,后來,趙本山把這些“說口”摘出來,變成了有情節的小品。如今他的小品已成了央視春節晚會收視率的一個保險,就是因為它糙勁兒的魅力。
你也許注意到趙本山的小品里臺詞都是合轍押韻一套一套的,這就是二人轉的“說口”傳統。他在小品里的每一個包袱,最初可能都來自二人轉,專門給趙本山寫小品的何慶奎,常常要到戲園子看二人轉。雖然趙本山很多年不唱二人轉了,但是他的小品里,其實都是二人轉的表演方式。對趙本山來說,他可能說不清“藝術”這個詞到底什么意思,但是他說:“我的根在這片黑土地上。”有土地上的營養滋潤,就不怕不知道創作什么了。
來源: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