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1日召開的全國財政工作會議上,財政部部長金人慶指出,實行穩健財政政策,是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的需要,目的是促進經濟既快又好地發展。
實行穩健財政政策是基于對經濟發展新形勢的科學判斷和準確把握
金人慶說,2003年下半年以來,我國經濟開始走出通貨緊縮的陰影,呈現出加速發展的態勢。但也出現了部分行業投資增長過快、糧價攀升,帶動居民消費品價格明顯上升等問題。為此,黨中央、國務院進行了一系列宏觀調控并已取得了積極成效。當然,宏觀調控的成果還有待鞏固,深層次問題還沒有完全解決。因此,中央決定2005年要繼續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
積極財政政策的實質是擴張性的財政政策。當通貨膨脹逐漸成為影響宏觀經濟發展的壓力時,繼續實施這一政策,不僅不利于控制固定資產投資的過快增長,甚至易于形成逆向調節;不僅不利于減緩通貨膨脹的趨勢,而且易于加劇投資與消費比例失調程度,加大經濟健康運行的風險和阻力。因此,積極財政政策應當適時轉向。
另一方面,目前我國經濟又并非全面過熱,經濟社會發展中還有農業、教育、公共衛生、社會保障等許多薄弱環節亟待加強,而且沒有強烈信號表明近期會發生高通貨膨脹,因此,積極財政政策不宜一下子轉向緊縮的財政政策。
還要看到,目前國內投資規模仍然較大,社會資金比較充裕;國際經濟由持續低迷轉向復蘇和較快增長,將帶動我國出口和利用外資增加等。這些都為調整積極財政政策、實行穩健財政政策提供了有利的內外部條件。
實行穩健財政政策是財政政策重大轉型
金人慶指出,實行穩健財政政策是包括財政調控目標方向、手段組合、方式方法轉變在內的重大政策轉型。穩健財政政策不僅是財政政策名稱和赤字規模的調整變化,更是財政政策性質和導向的根本轉化。概括地說,就是“控制赤字、調整結構、推進改革、增收節支”。
控制赤字,就是適當減少中央財政赤字,但又不明顯縮小,松緊適度,重在傳遞調控導向信號,既防止通貨膨脹苗頭的繼續擴大,又防止通貨緊縮趨勢的重新出現,體現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鞏固和發展宏觀調控成果的要求。
調整結構,就是要進一步按照科學發展觀和公共財政的要求,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和國債項目資金投向結構,區別對待、有保有壓,著力加強經濟社會事業發展的薄弱環節,體現落實“五個統籌”和調整經濟結構的要求。
推進改革,就是轉變主要依靠國債項目資金拉動經濟增長的方式,在保證一定中央財政投資規模的基礎上,適當調減國債項目資金規模,騰出更多財力,用于支持體制改革和制度創新,建立有利于經濟自主增長和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體現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要求。
增收節支,就是在總體稅負不增或略減稅負的基礎上,嚴格依法征稅,確保財政收入穩定增長,同時嚴格支出管理,切實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體現配合宏觀調控和建立節約型社會的要求。
實行穩健財政政策是為了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
金人慶強調,實行穩健財政政策,絕不等于財政政策在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中不作為或無所作為。相反,財政政策要在消除經濟發展中的不健康和不穩定因素、穩定宏觀經濟運行、鞏固經濟社會長期健康發展的基礎、增強發展的可持續性等方面發揮更重要更積極的作用。
中央財政將繼續堅定不移貫徹落實西部大開發和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各項財稅優惠政策。在減少國債項目資金的同時,中央財政將適當增加預算內經常性建設投資,這些建設資金及其他支出也將遵循調整結構、區別對待的原則,向經濟社會發展薄弱環節傾斜,包括支持西部大開發和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
此外,中央財政還將積極研究制定實施支持中部地區崛起、東部地區進一步發展,以及緩解縣鄉財政困難、促進產糧大縣糧食生產等一系列財政政策措施,促進東中西互動,優勢互補,實現各地區共同協調發展。
稿件來源:新華網 作者:齊中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