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2月13日電 《人民日報華東新聞》今日刊載評論指出,今年12月11日,是中國正式加入世貿組織3周年。這幾天,很多媒體都在討論中國加入世貿3年的表現,大多數人都給出了一個高分。世貿組織現任總干事素帕猜和美國、歐盟商會等,都對中國這3年的表現予以充分肯定。
文章指出,這3年,中國經濟基本沒有發生一些人此前擔心的情況,依然保持了平穩較快增長。專家還總結出五大變化:產業結構調整加快,經濟競爭力加強;市場經濟體系進一步完善,政府職能轉變加快;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高,對世界經濟影響力增強;城鄉居民生活水平和實際福利水平提高;經濟發展外部環境改善,區域經濟合作加快。
文章指出,有一種分析值得重視:中央根據加入世貿組織承諾制定的政策,一些地方囿于局部利益等因素,可能并不一定嚴格執行。怎么理解這話呢?記得在加入世貿組織前,大家都在探討地方政府轉變職能的問題,“越位”、“缺位”、“錯位”等詞語被經常提起。這主要針對的是地方政府在經濟活動中的角色定位問題。說白了,地方政府不要過多地直接插手企業的經營活動,做自己該做的,不該做的別做。那么,這方面的情況是否出現了明顯改觀?各地各級政府真的“入世”了嗎?筆者的看法是未必。
文章指出,目前,各地都在認真貫徹宏觀調控政策。而這項政策的出臺就是因為局部地區和一些行業出現了過熱的情況。為什么會過熱?可能就是與一些地方政府的推動不無關系。
文章最后指出,一些地方政府熱衷于過分地直接插手經濟活動,找不準自己的定位,一方面是因為它們與企業的利益糾葛“剪不斷、理還亂”。這是多年的積弊,一時難除。另一方面,科學的發展觀、正確的政績觀在一些地方還停留在口頭上,經濟數字還是一些地方政府攀比的主要內容。在這樣一種沖動的引導下,難免會“越位”、“錯位”。(汪曉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