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南京十二月十日電 題:周海江——民營企業的第二代“掌門人”
中新社記者 陳光明
長三角一帶的民營企業起步多半是當年帶著“鄉鎮企業”紅帽子的農民企業家。當年這些“先知先覺”的農民是在計劃經濟的空子中鉆出來的,現在,面對市場經濟的國際化競爭,這些企業的前途和管理水平引起了普遍關注。
三十八歲的周海江從父親手里接過了無錫紅豆集團總裁一職,但卻不愿被稱作“第二代”。他覺得自己至少是“一代半”,因為紅豆企業二十年的發展過程他參與了十七年,靠生產“紅豆”牌針織服裝起家的小作坊,而今已將產業拓展到機械、橡膠和房地產領域,成為擁有一萬四千名員工、年銷售額六十多億元的大型民營企業集團。從他的經歷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國民營企業第二代掌門人的特征和風采。
學歷:第一個辭職的大學教師
一九八七年,周海江成了“回鄉知青”——在父親的工廠里做了個車間主任。當時太湖針織制衣廠不足二百人,年產值不足五百萬元,車間時開時關,有訂單就上班,沒訂單就下班,整個企業就像一個作坊,前景不明。周海江辭教回鄉,除了父親贊成以外,幾乎所有的親朋好友都反對。
一九八五年高考,周海江考取了深圳大學,就讀了當時全國唯一開設的經濟管理專業。其實,那時父親的工廠還剛剛起步,并沒有深謀遠慮地讓兒子當大老板,那時想的還是通過上大學取得一個公家的飯碗。畢業后他被河海大學要去當教師。親朋好友都為周海江捧上大學教師的“金飯碗”高興。
可半年后,周海江正式向學校提出辭呈。被媒體稱為是“改革開放后全國第一個辭職的大學教員”。
周海江和父親一同頂著種種壓力,開始了人生的創業生涯。
在創業的同時,他依然對讀書情有獨鐘。先后在美國馬里蘭大學和美國西南國際大學與上海同濟大學聯合開設的研究生、博士生課程學習,并取得博士學位。
因此,與父親一代相比,周海江顯得底蘊深厚,視野開闊,能言善談,具有現代企業掌門人的學識和風采。
名牌:企業家真正的貢獻
關于品牌的思考,周海江接受記者采訪就像是在大學課堂里給學生上課,滔滔不絕。從意大利的服裝到日本的電器,成功的范例不勝枚舉。
紅豆在世界五十多個國家和地區作了商標的保護性注冊,多次拒絕了國外品牌希望通過合資吞并紅豆品牌的企圖,整個集團公司制定了“艱苦幾代人、持續創品牌”戰略。當年江澤民總書記聽取周海江的企業發展思路后就夸獎紅豆商標“非常羅曼蒂克”。
為了實現打造中國第一文化品牌,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周海江精心策劃出“紅豆相思節”。借助大陸和香港、臺灣的電視報紙等主流媒體,率先開展“七夕·紅豆相思節”系列活動,通過大型文娛晚會、情詩和情歌征文等活動,倡導華夏兒女過“中國人自己的情人節”,他還建議把端午、七夕等傳統節日定為法定假日。目前,中國人自己的情人節——農歷七月七日,已經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同。
“紅豆”已是中國名牌。周海江想的是如何做出一個國際名牌。去年以來,紅豆服裝獲得中國銷售總量亞軍。紅豆西服、羊毛衫、T恤、毛線等產品現已覆蓋二十八個省、市、自治區,并出口日本、香港、加拿大、美國、澳大利亞、俄羅斯等多個國家和地區。茄克、T恤、內衣、西褲、油箱、摩托車輪胎等幾個項目產品在全國同行銷售第一。
財散人聚:打造現代企業
周海江和父親共同努力,創造了“紅豆”奇跡。周海江從太湖針織制衣廠的車間主任做起,先后任廠部秘書、副廠長、廠長,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集團董事局第一副主席,紅豆股份公司董事長,直至最近以高票當選為集團總裁。
周海江的學識和閱歷,決定了他的事業觀。他掛在嘴上的一句話就是:“財聚人散,財散人聚”因此,周海江的紅豆用人有“三不論”,一不論地籍,二不論文憑,三不論資歷。
他在接受采訪時說,現在他手下的職工管理層中,無錫人只占總人數的百分之四十,外地人已經擴展到了百分之六十。
周海江曾經以百萬年薪招聘過總經理,打破原有的落后機制,建立了“大公司小企業”、“子母公司三級運行”、“內部買賣關系”等一系列集團化現代企業機制,走上了規模化、現代化、國際化、信息化、學;摹捌髽I五化”發展之路。
整個紅豆集團有八百多名骨干持股。他說,企業不是我一個人的,財散人聚,增強企業的凝聚力,企業才能做精、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