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愛情保險引爭議:加道經濟鏈條真能保護愛情嗎?
愛情風險評估報告:就算愛情保險也難以保住愛情
意識到需要尋找方法為愛情保險了,愛情就有出路了
怎么能讓你的愛情多一點勝算?當柴米油鹽擊碎了浪漫的愛情夢,瑣碎生活中“美人魚變成了紅燒魚”,愛人的“精裝版變成了平裝版”,愛情保險既是一種精神與物質的投資,也是現代人保衛(wèi)愛情的一種不得已的辦法。
我國的現代愛情保險系數有多高?民政部公布的2003年民政事業(yè)發(fā)展統計報告表明,我國結婚和離婚率都有所增加。2003年全國辦理結婚登記811.4萬對,比上年增加25.4萬對,離婚133.1萬對,比上年增加15.4萬對。雖然離婚的總沒有結婚的多,但是有8個人結婚,就有1個人離婚,“一個和八個”的比例也不是一個小數字。這種現象在大城市更加普遍。上海市在2000年有9萬對新人喜結連理,同時就有3萬對夫婦離婚。
今天,離婚成為了再平常不過的事情。
而生活在婚姻圍城里的中國愛情質量也不盡如人意。上海社科院徐安琪研究員曾組織對3200多對夫妻入戶訪問,結果發(fā)現總體處于中等水平,低質量的婚姻仍占相當比例,真正高質量的婚姻少之又少。
隨著中國社會轉型的加劇,以高穩(wěn)定、低質量聞名的中國式愛情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早戀、同性戀、婚外戀,試婚潮、情人潮、離婚潮,這三戀三潮正在中國興起。”法學家、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巫昌禎曾在一個有關家庭問題的研討會上如是說。
專家呼吁:社會的婚姻文化導向應從重穩(wěn)定轉向重質量,當事人更應把婚姻當作一項重要事業(yè)來追求、來經營,在改善婚姻質量上下更多的功夫。
在這種背景下,為自己的愛情上保險,成為追求生活質量,努力經營愛情的一種選擇。
舉辦婚后培訓班的上海婚姻中心主任陳建榮希冀獲得如下社會效益:“在社會進步的過程中,要讓人們盡可能付出比較小的情感代價。”
“情感被破壞到極致了,人們就要設法重新學習建設,這是人性的本能,也是世界范圍內的規(guī)律。”婚戀專欄作者陳非子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不論是學習愛情保鮮術,還是購買愛情保單,都意味著現代人已經開始學會正視自己情感質量。“過去一直閉著眼睛生活,如今卻在心里接受了愛情有可能存在問題的現實,并勇于尋找答案。”
陳非子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進行情感心理咨詢工作,她比較今天的愛情保險說,“從得過且過,到追求愛情的質量,中國的婚姻走到了真正為愛情踏實努力的階段”。陳非子認為,真正能夠為愛情保險的就是態(tài)度,意識到需要尋找方法為愛情保險了,愛情就有意義,就有出路了。
但陳非子同時表明,不論采取哪一種愛情保險方式,只有抱調侃、好玩、游戲的心態(tài)才可取,生活不能夠總是那么莊重。愛情經營的技術里應該多一些游戲精神,而這正是愛情保鮮與愛情保單的魅力所在。
稿件來源:《中國新聞周刊》作者羅雪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