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文/許紀霖
醫生這一最具有社會清譽的行業,如今在自毀家門。然而,與其將此歸咎為醫生們個人的道德不潔,毋寧說,這是一種結構性的弊端
人最怕的是生病。我不怕生病,怕的是上醫院,
特別是大醫院。當醫生三下五除二,在藥方上開出一串陌生的藥名,我的心就顫抖起來。我不知道這一回收費的電腦上又會跳出一個什么天文數字,讓我囊中羞澀我還是幸運兒,有國家的醫療保險在后面撐腰,那些下崗的工人、進城的農民,他們如何承受得了?一次看病的藥費,就是他們一個月的生活費,甚至是一年的種田收入!
醫院、尤其是大醫院的醫生,最喜歡用新藥、進口藥、貴重藥。明明是普通的疾病,國產藥、老藥也治得好,但醫生們卻不屑一顧,偏偏對貴重藥情有獨鐘。個中的原因,已經成為公開的秘密:用貴重藥,醫院可以從中獲得利潤,醫生也可以因此拿取回扣。
據報紙報道,如今的醫院利潤,主要靠醫院藥房賺取的暴利,醫生的收入,工資那一塊是有限的,而各種隱性的收入,如病人的紅包、藥廠的回扣、外單位醫院出診費等,占了很大的成分。還有各種軟性的好處。國內外有名氣的制藥公司,經常以學術考察為名,請醫生們到國外旅游,讓他們用自己剛研制的昂貴新藥。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終的埋單者自然還是你我這樣普通的病人,包括那些連溫飽問題都勉強解決的下崗工人、農民弟兄。
從古代開始,有兩種職業一直在社會上享有特殊的聲譽:一個是教師,另一個是醫生。這兩種職業都與人的生命有關,教師負責指導人的精神,醫生負責醫治人的肉體。因為其獨特的職業性質,教師與醫生在眾多行當中,享有某種可信賴的權威,他們不一定是社會中最有權力的,或收入最多的,卻是被期待最有道德權威的。學生對于老師,病人對于醫生,因為有著完全不對等的信賴關系,所以對于后者,自然有比一般人更高的、與其道德權威相稱的倫理要求。這些職業倫理靠行業的監督,也靠教師和醫生的自律。
然而,這幾年教師中的學術腐敗、乃至各種利用特殊權威的犯罪,已嚴重影響了老師在社會上的清譽。與此相類似,醫生的道德權威,如今也大大打了折扣。利用醫生與病人信息的不對等和病人對自己的信賴,濫用職業權威為自己牟取私利,這與政府部門的攤派、公共服務部門的濫收費,在性質上毫無二致。部門的利益化、權威的私欲化,已經成為當今中國難以遏制的勢頭。不幸的是,醫生這一最具有社會清譽的行業,如今也自毀家門。
我不愿將此歸咎為醫生們個人的道德不潔,毋寧說,這是一種結構性的弊端。
大家知道,醫學院的學習成本是最高的,醫生的工作也是最辛苦的,有時候,比如SARS來臨的時候,還有生命的危險。然而,中國醫生的合法收入,與國外同行相比,卻是最低的。長期的計劃經濟管理,使得公立醫院的診療費維持在一個較低的水平,根本無法支撐醫院的日常開支。于是醫院和醫生們不得不在藥品回扣上動足腦筋。名醫與普通醫師之間的診療收費和相應的收入回報,也沒有拉開。當表面的平等無法合理分配市場稀缺資源時,私底下的潛規則就發揮調節作用了:要名醫看病、開刀,需要病人送紅包;本單位工作拿不到相應的報酬,醫生們就到外單位出診、會診,以維持與自己身份相配的體面生活。
當醫院和醫生無法通過制度性的合法渠道獲取社會正當報酬的時候,各種介于合法與非法之間的灰色地帶就空前活躍,甚至產生了職業性的地下藥販子和就醫中介。他們周游于藥廠與醫院、病人與醫生之間,通過牽線搭橋,從中獲得暴利。因此而抬高的就醫成本,最終還是由病人來承擔,而醫生和醫院從中獲取的,還不是利潤的大頭。
我們的醫療管理體制,到了變一變的時刻了。變的方向如何?在我看來,首先要回歸醫生的市場價值,大幅提高就診費,特別是拉開大醫院與一般醫院、名醫與普通醫生就診費用的差距,從而在制度上保證醫院的正常利潤,讓醫生們可以通過合法的收入獲得自己應有的尊嚴;其次是像歐美國家那樣,將藥房與醫院分離。一旦賣藥與醫院的收益脫鉤,醫生才有可能遵循專業的標準開方用藥。
與其按照潛規則行事,不如一切在陽光下進行。至于一般國民如何承受提高了的醫院就診費,這將是另一個更重要的全民醫療保險問題,需要全社會來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