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此文版權屬《國際先驅導報》,任何媒體若需轉載,務必經該報許可。)
11月14日,臺灣當局領導人陳水扁在臺北縣“立委”選舉造勢活動中語出驚人,稱國民黨、親民黨在今年“3·20”選舉后發動了七天“柔性政變”,將“國親輸不起”“連宋之亂”這一“立委”選舉主軸推向高潮。國親陣營隨即反擊,稱陳水扁患了“幻想癥”。
陳水扁突爆“柔性政變”
陳水扁在提出國親“柔性政變”時稱,連戰、宋楚瑜在“3·20”后,要軍方退役老將慫恿高級將領“一個一個辭官”或“裝病”。“這不是軍事政變,是所謂的‘柔性政變’”“連宋在‘3·20’后發動抗爭,在‘總統府’凱達格蘭大道前,前后一個月亂不完,選輸要利用群眾沖進‘總統府’,推翻扁政府”……
隨后,陳水扁又在民進黨中常會前發表談話,表示“柔性政變”絕對不是空穴來風,相關的人、時、地,他都親自查得清清楚楚,相關當事人也都承認。他說,最近重提這件事情,是要讓民眾了解,3月20日之后連宋抗爭亂象,不是只有聚眾滋事,還有計劃想引發軍隊與政府的動蕩,以達到選舉結果翻盤的目的。
就在陳水扁“柔性政變說”提出的第二天,“行政院長”游錫堃便隨之吶喊,認為“柔性政變顯示連宋無所不用其極”。
游錫堃稱,從“大選”到現在,連宋從不認輸、包圍“總統府”、沖撞“地檢署”等,這些行為是大家看得到的;但還有人們看不到的一面,“柔性政變”就是例子。民進黨“立委”李文忠同時也召開記者會,說有3位上將、8位中將被國親的人勸告請辭、請假,但因為臺灣“一直推動軍隊國家化”,所以連宋的企圖沒有成功。“當時美國未發出正式當選賀電,如果真的有將領請辭或告假,確實會引起政局的動蕩。”
民進黨秘書長蘇貞昌也表示,“從‘3·20’至今,國親確實刻意以各種手段升高社會不安的氛圍,從發動群眾包圍‘總統府’、鼓動軍警站出來、有人意圖游說串聯軍事將領辭職,一直到散發所謂的‘子彈門’文宣,可以說是用心惡毒”。
據臺灣媒體分析,民進黨當局可能不會公布那些游說的卸任將領或被游說的現任將領名單。陳水扁講“柔性政變”的重點在說明“3·20”以來的一系列亂象,“政變”只是一環而已,以此來在社會上造成“連宋之亂”危害臺灣社會的輿論,為泛綠“立委”選舉大造聲勢。
泛藍陣營稱扁“心中有鬼”
針對陳水扁的連宋“柔性政變說”,國民黨主席連戰回應說,陳水扁“既然聲稱掌握人、地、時所有資料,就有責任采取行動”,否則的話,就是“心中有鬼,造謠生事”。國親人士指出,陳水扁“剛說要兩岸和平、希望‘朝野’和諧,為什么做的盡是挑動兩岸情緒、加深‘朝野’對立的事。如果當初真有政變,為什么不把那些人抓起來、卻留到(‘立委’)選舉才說?除了選舉抹黑,陳水扁到底還會些什么?”
國民黨籍“立委”黃德福猛批陳水扁“白天晚上不一樣”,為了選舉,什么都能做,有如“邪教教主”,而民進黨政治人物則有如“乩童”隨之起舞,臺灣“終將被帶往分裂和戰爭的道路”。
他說,臺灣今年的“大選”充滿了權謀和操作,“公投綁大選”被認為是違法的,槍擊案既然會影響選舉情勢,當然會影響選舉結果。槍擊案的真相不明、“公投綁大選”的違法問題不處理,選舉的爭議不可能到此結束,民進黨不能將爭公平正義的行動都抹黑為“柔性政變”,都說人家“輸不起”。
國民黨發言人張榮恭16日也要求陳水扁公布“柔性政變”的內容。他稱,世界上沒有“躺在床上”這種政變,“柔性政變”的說法是“信口開河”。
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則聲明,陳水扁日前“柔性政變說”,是“心虛”、“有鬼”,目的在于轉移“國父是‘外國人’”不當言論的焦點。親民黨“立委”劉文雄稱陳水扁是犯了“幻想癥”。他質疑陳水扁“如果知道政變實情,為何不去抓人”。
臺灣前“國防部”副部長、國民黨籍的王文燮也辯稱,連宋與軍方高級將領沒有個人關系,而且軍方“從來沒有對領導中心有任何不忠的想法與做法,‘柔性政變’的說法不成立”。
軍方低調:“這是選舉前的政治語言”
其實陳水扁早在今年4月就提出過“政變流產說”,當時軍方還特別在記者會上“鄭重否認澄清”,此次面對媒體詢問“柔性政變”一事,軍方卻低調回應。據臺灣媒體報道,軍方人士私下稱,以陳水扁拔擢的軍方首腦的作為看,陳水扁絕不會認為他們要政變,之所以再提此事應該是選舉前的政治語言。至于退役將領勸說現役將領辭職或稱病的說法,軍方則表示,“國防部”只能管到現役將領,至于退役的,他們根本管不著。
陳水扁今年4月提及“3·20軍事政變流產”的說法,軍方發言人當時表示,軍隊“嚴守行政中立”,“不會、也沒有軍事政變問題”。發言人還針對外傳泛藍通過軍系大老蔣仲苓、王文燮等人與時任“國防部長”的湯曜明見面一事予以駁斥。
據報道,此次軍方人士私下表示,如果真的要搞政變一定要找位高權重的將領才有效,但是‘3·20’當時的高層將領幾乎全清一色的保持中立,原因之一在于當時藍綠對決十分激烈,誰勝誰出無人可以斷言。“臺灣的政治語言越來越多,也不差這幾句,聽聽就好,日子還是要過。”
來源:國際先驅導報 作者:趙新兵、李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