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華盛頓十一月十五日電 (記者余東暉)美國對華政策包括在臺灣問題上的政策有很強的連續性,不會因為美國現任國務卿鮑威爾的辭職而改變,但繼任者能否繼續從宏觀的角度把握美中建設性合作關系,處理可能出現的摩擦則有待觀察。
在鮑威爾宣布辭職,賴斯可能接任國務卿職務的消息傳出當天,本社記者電話專訪了研究國際關系的旅美華裔學者,他們表達了類似的看法。
美國丹佛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趙穗生認為,美國發動反恐戰爭以來,其對華政策的主軸已經形成:與中國發展建設性合作關系,把中國看作全球反恐戰爭中的重要合作伙伴;在臺灣問題上,堅持“一個中國”政策,認為“臺獨”是麻煩制造者。這些看法在布什政府的安全班子中已形成基本的共識,鮑威爾固然在其中起重要作用,但他所說的話,基本上反映了布什政府安全班子的共同看法。
紐約哈密爾頓學院世界政治系教授李成指出,美國對華政策的制定不僅出自總統的左臂右膀,也來自對中國有較深入了解的幕僚和智囊,因此比較理性,也有較強的連續性。中國經濟力量不斷壯大,在國際事務中影響日深,已為美國政府所認識。美國從自身利益出發,希望與中國發展建設性合作關系,不希望與中國發生大的沖突,也不希望在臺灣問題上激怒中國,這一點并不會因為人事變動而發生變化。
盡管如此,與中國關系良好的鮑威爾在任上因為不斷強調與中國開展接觸,與中國發展建設性合作關系,希望中國在國際事務中多發揮作用,在臺灣問題上多次向“臺獨”勢力發出警告而備受關注。關心美中關系的人不免關注:鮑威爾的離去是否會使美中關系運轉失去“潤滑劑”?如果繼任者是賴斯,她將如何處理美中關系?
對此,李成的看法是,美中關系在未來總體來說不會出現大的波折,但不排除發生無法預測的偶然事件的可能性,在一些地區安全和能源需求問題上也存在不穩定因素。在這個時候,賴斯能否像鮑威爾那樣以比較宏觀的眼光,理性地處理問題則有待觀察。
李成說,賴斯非常能干,對布什的影響力比鮑威爾大,在處理外交事務時更多考慮以實力說話,實行單邊主義,維持美國的強勢地位;而鮑威爾比較溫和理性,比較強調多邊合作,比較具有國際化的眼光。一般而言,賴斯對中國比鮑威爾強硬,而她對中國的了解不如鮑威爾多。當然,近年來賴斯與中國領導人接觸增多,對中國的了解加深,對中國的立場和態度也有轉變。
對于曾在丹佛大學獲博士學位、又曾同在胡佛研究所工作過的賴斯,趙穗生的看法更樂觀一些。他認為,賴斯盡管立場上比鮑威爾中性一些,說話也沒有鮑威爾那么直截了當,但在對華政策,包括在臺灣問題上的基本看法與鮑威爾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