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鄭州十一月十四日電(記者史寶銀)記者今日獲悉,中國水利部副部長陳雷在十二日召開的黃河流域防洪規劃審查會上講話時指出,五十年代以來,中國政府通過不懈努力,加大了對黃河的治理,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陳雷說,黃河是世界上最難治理的一條河流,黃河的泥沙及“地上懸河”舉世聞名,同時水資源短缺和水污染問題也十分突出。歷史上的黃河,洪水泥沙災害頻繁,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極其深重的災難,被稱為中國之憂患。
五十年代以來,中國政府先后在黃河下游開展了四次大規模的堤防加高加固及險工改建加固,自下而上開展了河道整治,開辟了北金堤、東平湖及齊河、墾利展寬區等分滯洪區,在中游干支流上修建了三門峽、小浪底水利樞紐和伊河陸渾、洛河故縣水庫,初步形成了“上攔下排,兩岸分滯”的防洪工程體系,改變了過去黃河下游三年兩決口的局面,取得了黃河五十多年的歲歲安瀾,保障了黃淮海平原防洪保護區的安全和穩定發展,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近年來,中國治黃人員提出了“維持黃河健康生命”的治黃新理念,以“堤防不決口,河道不斷流,污染不超標,河床不抬高”為目標、“三條黃河”為手段,實施九大綜合措施的治黃新思路,在“控制洪水、利用洪水和塑造洪水”方面進行了有益的嘗試。
二00二年至二00四年,中國成功地進行了三次大規模的調水調沙試驗,塑造洪水,將兩點五八億噸黃河泥沙輸送入海,有效地減少了小浪底水庫和下游河道的淤積,使河槽過流能力加強,初步改善了黃河下游河槽萎縮、小水漫灘成災的嚴峻局面,同時,在深入研究黃河泥沙淤排規律的基礎上,開展了小北干流放淤試驗,實現了“淤粗排細”的目標,達到了減少進入小浪底水庫和下游河道泥沙的雙重作用。
陳雷同時指出,隨著黃河流域及防洪保護區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及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對黃河及西北諸河的防洪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之黃河自身的特性,黃河治理依然面臨諸多新的挑戰,任務依然十分繁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