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價格不斷攀升,昨日油價又再重上五十五美元一桶的高水平。香港不是工業化城市,對石油敏感度不算高,但如果情況持續,極有可能對中國經濟增長構成障礙,屆時香港必受波及。
港人一向對于石油問題較少關注,所以未必有留意本月中俄國總統訪北京的行程,此行最令人關注的,是兩國政府就能源供應會否達成協議。
對于中國來說,能源供應問題正在受到空前的重視。一方面,中國石油消耗量隨著經濟增長而急劇擴大,在今明兩年可能占全球新增石油需求的三成﹔另一方面,全球石油價格持續攀升,猶如脫韁野馬,不排除可能爆發一場全球性新的石油危機。在這個大前提下,胡溫接班后,新一屆中國領導人每次出訪,洽談石油合作通常列入核心議程,而中國能源博弈的一舉一動,均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中國能源問題實際上已經逾越國際貿易,成為一個舉足輕重的國際性政治問題。
對于俄羅斯來說,國內經濟復蘇在很大程度上均依賴于石油出口戰略,因此至少要維持兩個以上的石油出海口。蘇聯解體后,俄羅斯失去了一些重要的石油出海口,位于波羅的海的石油外運港口劃歸拉脫維亞和立陶宛,在黑海的重要油港劃歸烏克蘭。為此,俄每年借道出口石油不僅要支付鉅額過境費,還要受人左右,各種糾紛不斷。美國出兵伊拉克,不但打破了俄國控制中東石油的戰略企圖,而且北約東擴,封死了俄羅斯的西面石油出口路線。俄羅斯石油出口重心東移,中日韓三國也展開了對俄石油的“多角戀”。
令人遺憾的是,中俄從一九九四年就開始的油管興建方案,好事多磨。前期是中國傾力于上馬三峽水庫,錯過趁俄羅斯困難而斬獲的大好時機。到了后期,日本橫刀奪愛,俄羅斯借機漫天要價,日本仍難成好事。早前總理溫家寶訪俄和普京訪華,似乎都沒有明確落實油管方案。
中日俄石油“三角戀”開花不結果,環保牌背后顯然包含著地緣政治和經濟的深層動機。近期國際油市火爆,歐洲又否決對華軍售,中國處境略顯被動。普京自然借機索取高回報。中國既需要解決長期的石油供應問題,又暫時還沒有足夠實力與國際油霸同臺角力,因此借助俄石油資源,應抱理性預期。
目前中國要求解決石油難題,不外乎開源節流。溫家寶早前在訪問越南時透露,中國目前已著手建立國家的石油儲備,并將采取大力節約能源、充分利用煤炭資源和其它能源等措施,來應對國際油價上揚的影響。
如果中國要以節約能源作為面對高油價的主要對策,必然會對未來的經濟增長構成制約,其中特別是消費活動,最有可能面對能源緊縮影響。(香港星島日報10月22日社評;原標題:高油價沖擊不能低估;<轉載時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