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馳電掣間,F1中國大獎賽已經落下帷幕。
毫無疑問,F1是一項昂貴的運動,但之所以讓世界各國都搶著申辦,是因為它也帶來巨大的回報。現在,三天的激情已經過去,我們不妨來看看:以5.3平方公里的上海國際賽車場為中心的F1,給我們帶來了什么?
5.3平方公里內:數字解讀收益
“我在上海國際賽車場看F1!”9月24日到9月26日這三天里,這句話在上海市民中最流行。F1中國大獎賽門票的銷售狀況之好,令上賽場副總經理郁知非也頗感驚訝:比賽開始還有一周,票房就已經超過了3億!一組統計數據顯示,9月24日,一系列墊場賽的排位賽,上賽場就涌入了3萬觀眾。第二天的F1排位賽,8萬觀眾到場。而第三天的正式比賽,可以容納15萬人的上賽場幾乎座無虛席!
交通則是本次F1大獎賽的另一個亮點。組委會本次共出動了約2700車次的大巴士,用于接送觀眾往返于市中心與上賽場之間,一切都秩序井然。第三天的比賽之后,10多萬觀眾在2個半小時內全部疏散完畢,沒有發生任何交通事故,很多外國記者都贊嘆不已。每張車票40元,每輛大巴能運載40名乘客,2700車次的運營收入頗為可觀。
位于主看臺外側的休閑區是三天F1比賽中最熱鬧的地方。各大車隊和贊助商都在這里設立了攤位,吸引了每一位到上賽場來的觀眾。而一些車隊授權的紀念品,只能用“賣瘋了”來形容。以法拉利車隊設立的一個攤點為例,350元一頂的紅色舒馬赫帽子三天內賣掉1200頂,而518元一件的法拉利T恤則賣掉800件。王先生是上海一家汽銷公司的員工,提著兩大購物袋的他說:“確實有些貴,但一年才一次,我覺得值得。”這些F1紀念品的收入,再加上上賽場將電視轉播權賣給中國臺灣緯來體育所帶來的近1億元人民幣收入和其他戶外廣告及商業合作,直接經濟利益將達到5至6億元。而按照計算,上賽場的收入達到4000萬美元左右就可以使2004年的收支平衡。
5.3平方公里外:世界認識中國
如果要衡量F1究竟給我們帶來了什么,以上賽場小小的5.3平方公里為界,顯然太狹小了。經濟學家告訴我們,體育產業的一舉一動,將帶動經濟、社會、文化的各個層面。所以,跳出賽場,我們將看到更多……
伴隨F1而興旺的,首先就是旅游業。F1比賽期間,嘉定區的各星級賓館房費上漲到了1200至1600元一間,仍爆滿。市中心的五星級酒店在F1期間的房價也都翻了一番,幾乎滿房。經濟型的連鎖酒店如“錦江之星”的出租率也達到了100%。這種“興旺”之勢,由上海輻射到了江、浙一帶乃至整個長三角地區,F1期間,蘇州、紹興的賓館漲價50%以上,也基本上住滿。
F1最引以為豪的一組數據是:每一站比賽全球有500多家媒體報道,200多個國家和地區電視臺轉播,全年總共565億觀眾。在這萬眾矚目的背景下,我們將發現收獲更多。
比如中國石化為了拿下本次F1中國大獎賽的冠名權,代價不菲,但據統計,全球約有近4億觀眾觀看F1中國大獎賽的比賽。“中國石化”這四個大字,在F1比賽期間通過電視傳遍全世界的每個角落,這對一個品牌形象的提升,是無法簡單地以貨幣計算的。
比賽期間,以舒馬赫故鄉德國為例,該國漢莎航空公司為滿足本國游客前往中國觀賽的需要,臨時增開四個飛往中國的航班,每個航班均用可以容納300名乘客的空中客車A340。那么多外國朋友來到中國,來到上海,小到上賽場入門處一個中國式的牌樓,大到上海的外灘、蘇州的園林,乃至北京的長城,都成了我們向全世界展現中國文化的一個窗口。
F1帶來了巨大動力,但要利用好這個“世界級發動機”,還需要時日。可以預見的是,它未來給我們帶來的,將比現在還要多得多。(張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