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高興。8年前,我們開拍這部戲,6年多前拍完,5年前剪輯完成,直到現在才能跟大家見面,真是好事多磨呀。”昨天中午,當記者撥通大型歷史劇《成吉思汗》制片人姜昆的電話時,沒有聽到激動,沒有聽到抱怨,聽到的只是這平淡的一句“高興”。
8月28日,被雪藏了5年的大型歷史劇《成吉思汗》終于在央視一套黃金劇場與觀眾見面了,這部耗資6000萬元打造的史詩性巨作,以雄渾的氣魄、壯麗的景象和精美的制作立即贏得了觀眾的一片叫好聲,不少觀眾在網站留言,認為該劇是近年來少有的高質量的歷史巨作。8年磨一劍!對于第一次當制片人的姜昆來說,這片叫好聲來得太遲了,但是自己的心血之作最終能夠重見天日,對于姜昆而言,也算是一份遲來的安慰。對此,他不無自嘲地說:“劇中有4位扮演成吉思汗妃子的女演員,拍戲時才20多歲,現在都30出頭了。”
“西征”涉嫌“中國威脅論”?
電視劇《成吉思汗》為何“命運”如此坎坷?姜昆忍不住感嘆地說:“是題材的問題……這其中的原因太復雜了。”一向能說會道的姜昆突然變得語塞,這8年的個中滋味,豈是三言兩語能說清道明。姜昆只是透露,劇本中涉及的錯綜復雜的宗教、民族、歷史問題,令該片在央視播出的道路異常曲折。《成》劇不同于《戲說乾隆》、《康熙微服私訪記》等虛構歷史劇,它是一部具有深厚歷史感的人物傳記片。從時間上說,它記載了成吉思汗一生80多年的歷史(1146年-1227年);從地域上說,它展示的領域從蒙古草原一直到金中都和中東、歐洲,涉及近二十個民族和多個國家。它像一幅全景式的歷史長卷,涉及了軍事、政治、經濟、文化、宗教、法律、倫理、民俗等各個方面。成吉思汗“西征”情節有被認為是“中國威脅論”之嫌,是該劇一再修改的重點。
最初《成吉思汗》通過審查是在2001年,就在即將播出之時趕上了“9·11”事件。之后2002年又爆發了伊拉克戰爭,由于《成吉思汗》中西征的部分涉及到一些民族問題,因此便耽擱了下來。2003年,廣電總局又規定重大歷史題材必須經過專門審查,這樣《成吉思汗》又因“任何重大歷史劇涉及少數民族都不能稱之為‘國’”的規定,而對劇中500多處名稱進行了刪減。
6000萬巨資花在哪兒?
一部電影投資上千萬、一部電視劇投資幾百萬在我國影視界是常見的事,花6000萬元人民幣制作一部電視劇聽起來就像天方夜譚,可《成吉思汗》就是這樣一部戲。
首先是人員開支,其次是場景花費,劇組花上千萬在內蒙古建造了一座影視城,巴基斯坦、歐洲等地的風景、城堡都有。還有十幾個營地,每個平均造價是100萬-200萬元,成吉思汗最好的營地花了400萬元。除此之外,道具和服裝都是按照歷史資料不惜成本精心制作的,為拍戲,劇組買了100多匹馬,為“成吉思汗”組建了一隊騎兵連;花了幾百萬為演員定做了服裝,成吉思汗的一個頭盔就花了5000多元,《成吉思汗》真是用錢堆出來的。
姜昆向記者介紹,其實《成》劇之前在臺灣、香港等地都播出過,反響相當好,在臺灣一地就播出過四次。臺灣觀眾對這些作品的評價是:制作上很精良,場面和氣勢也很宏大。通過看這些電視劇,可以了解很多歷史知識。很多女觀眾則認為劇中人物巴桑好帥,好有男人味。
來源:金羊網-新快報 撰文:艾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