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8月26日電 京華時報今天報道,北京廣播學院已于8月19日得到教育部的同意,更名為中國傳媒大學,并擬于9月7日學校50周年校慶時正式掛牌。
更名緣由 符合“大傳播”需求
北廣宣傳部工作人員介紹,更名是根據社會發展需要和學校實際情況做出的。信息技術和傳媒產業的發展對學校學科結構提出了綜合性的要求,迫切需要樹立“大傳播”的觀念,為報刊、廣播、電視、網絡、新媒體提供全方位服務。傳統的學科結構已不能滿足現代傳媒教育和研究的需要,進一步拓展學科領域,調整學科結構成為必然要求。其次,中國高等教育的戰略布局需要一所以信息傳播為特色的綜合性大學。
此外,學校更名有利于準確反映目前學校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學科格局;避免兩級學院稱謂相同導致的誤解;在某些國際交流場合消除“學院”比大學低一格的障礙;增強全體教師的榮譽感和愛崗敬業意識,吸引高層次人才來校工作。
更名條件 達到大學設置標準
目前國內相關學校水平參差不齊,北京廣播學院作為教育部直屬的“211工程”重點大學,在傳媒教育方面具有良好基礎,已成為該領域的中堅力量。該校已建立起完整的大學架構,具備將“學院”更名為“大學”的條件。目前下設16個二級學院,學院下設38個系,校、院、系三級管理的大學架構已經成型。在辦學層次、師資力量、科研水平、學生規模、辦學條件等方面,已經達到了教育部規定的大學設置標準。
更名背后 曾想改為北廣大學
校方介紹,學校更名議案前后經過了兩年多的討論,“北廣大學”曾經呼聲很高,但“中國傳媒大學”最終獲勝。
認為可以采用“北廣大學”作為新校名的理由是,“北廣”是目前社會各界(包括學生、家長、校友、兄弟院校、媒體等)對其的慣稱,“北廣大學”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體現新舊校名之間的傳承關系;可以避開按行業領域命名的局限,為學校今后發展留下較為廣闊的空間。反對意見認為,“北廣”二字為非固定詞組,含義模糊,并且容易導致誤解,如把北廣大學視為北京廣播大學的簡稱,或與電大混淆等等。
經過反復斟酌、比較,學校認為以“中國傳媒大學”作為新校名是最為理想的選擇:符合學校的學科設置,已經遠遠超出廣播電視的范圍,廣泛涉及電影、網絡、出版、報刊、新媒體等其他多種媒體的辦學實際。同時,在校名中冠以“中國”字樣符合實情。此外,“中國傳媒大學”使該校新舊校名的銜接自然。“北京”對應“中國”,“廣播”對應“傳媒”,“學院”對應“大學”。北京廣播學院的知名度等品牌資產可以由中國傳媒大學順利繼承。
各方反應 更換校名褒貶不一
北廣曾以校長的名義向社會各界知名人士發函200封征求意見,更名事宜得到了絕大多數人士的支持。在該校教代會上,學校更名議案以97%的贊成票獲得通過。而記者在隨機詢問的十幾名北廣的師生中,卻有不少人認為,“北廣”的叫法幾十年來深入人心,已具有很高的“品牌”價值,丟掉這個名字感覺很可惜。(記者肖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