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紐約四月十四日電 十四日美東出版的中英文報紙均寬撥版面,報道美國副總統切尼在北京會晤中國領導人的情況。臺灣和朝核問題,是報道重點。
《世界日報》就切尼訪華發表社論,稱此次切尼的東亞之行,是他擔任副總統后的第三次出訪,在美國國內政治形勢嚴峻的時刻堅持訪華,有幾個重要的因素。
首先,今年美國總統大選因為有伊拉克問題存在,已經改變了原來總統大選時民主、共和兩黨比賽誰抨擊北京更厲害的模式。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克里甚至不諱言支持“一國兩制”,執政的共和黨當然不必突然轉變對華政策主軸,合作照常進行,不必有所忌諱。
其次,臺灣選舉結束后,陳水扁的“五二○”就職演說內容是兩岸關系的新挑戰。為防止刺激中美關系的危機重演,雙方有必要事先協商,交換底線,預防不測,同時也給“麻煩制造者”陳水扁一個警訊。
社論認為,切尼作為共和黨保守力量的代表人物,如果通過訪華,認同中國的經濟發展和中產階級的增長最終會帶來民主化的變革,從而成為亞洲乃至全球的穩定力量,那就對臺灣相當不利。
《僑報》和《明報》都在頭版頭條位置報道胡錦濤、江澤民、溫家寶分別會見切尼,中美領導人同聲反“臺獨”的消息。《僑報》配發述評,呼吁美國丟棄《與臺灣關系法》。述評說,美國既然實行“一個中國”政策,反對“臺獨”便是應有之義。美國一方面說希望臺灣問題和平解決,另一方面卻依照《與臺灣關系法》,對臺售武,這是在主張海峽間的武力對立,使和平解決更為困難,有違美國“無意執行‘兩個中國’或‘一中一臺’政策”的承諾。
《星島日報》的一篇文章說,中美共同利益日增,使雙方合作領域越來越多,已是不爭的事實。中美互動交往頻繁,臺灣大選后扁政府的對美交往將面臨更多挑戰。
《紐約時報》與《華爾街日報》則以美方關注的朝核問題為重點。《紐約時報》的報道稱,切尼訪華,是在中國新領導人就職后,美中高層最廣泛的交流活動。切尼稱贊中國領導人很專業,與美方有著“共同的關切和戰略利益”。他說:“我來北京不是想要改變中國的政策,而是為了闡明我們的觀點,并與中方分享共識。我想我們達到了目的。”《華爾街日報》的報道稱,切尼贊賞中方積極促成六方會談、在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方面作出的積極努力。
同時,《華盛頓郵報》和《華爾街日報》也都報道了切尼向中方重申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并強調美國不支持臺灣“獨立”,反對單方面改變臺海局勢現狀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