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紀大講堂》的節目介紹中,我們可以看到,節目內容涉及政治、經濟、科技、文學、藝術、歷史、哲學等領域和范疇,涵蓋中西,信息密集,闡微發幽,打通古今。意在通過這個節目,讓觀眾獲得國內外最具權威的專家學者們的學術成果和新世紀人文、自然科學最新動向資訊,領略到國際一流大師嚴謹、磅礴、引人入勝的演講。
聽得懂的學術
《世紀大講堂》的宗旨是“學術一樣讓你聽懂”。顧名思義,它就是一檔將嚴肅學術話題融于活潑電視形式的對話節目。這個節目自2001年1月6日開始在鳳凰衛視亮相,整整三年來,因其獨特的文化品位,十足的現場互動感和對嚴肅學術問題深入淺出的解構而在電視觀眾中產生了廣泛的影響。節目開播以來邀請到數百位國內外著名的專家、學者,在“大講堂”里講學論道,其中包括著名科學家、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楊振寧教授和查樂斯·湯斯教授、北京大學經研中心主任林毅夫教授、北大經濟管理學院張維迎教授、香港城市大學校長張信剛教授、美國洛克菲勒大學何大一教授等學術界的權威人士,他們親臨大講堂,與莘莘學子們進行了深入、生動的學術交流。
節目編導回顧節目創辦初期時說:“當初我們決定創辦《世紀大講堂》這個節目時,在目力所及的范圍內,我們找不到任何范本。也就是說,把學術直接搬上電視熒屏,當時還沒有任何的成功先例。我們只是覺得,讓現實世界了解學術思維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在過去的半個世紀里,我們多是尊崇實踐大于尊崇理論,而讓理論指導生活這樣的情況發生頻率實在太少了。我們重視的理論,多是對剛剛發生過的實踐的倉促總結。而每一位走進過大學校門的人都知道,學院派理論絕不僅于此,它是豐富的,多元的,五彩斑斕的,引人入勝的,甚至它們之間也有著類似戲劇性的激烈沖突。假如我們把它搬上電視,至少是一部分讀書人,可以免于書冊之累,躺在舒適的床上,透過現代化電子傳媒,了解深透的理論世界。”
《世紀大講堂》制片人桂平介紹說,與其他人文談話節目不同的是,這個節目是以講座的形式來論述一些近期在學術界比較關注的話題,不局限于人文或是理工類的演講題目,而是注重多學科的研究介紹。
我們所邀請的嘉賓都是某一學術領域的權威學者、教授。在節目制作過程中,我們特別注意到所談話題盡量不要過于專業,而更多的選擇一些比較普及的理論常識。因為不僅要對觀眾起到科學普及的作用,節目現場的聽眾也都是各大院校的大學生,而且不限專業。
同時,《世紀大講堂》這個節目不會特別注重實效性,同時也和當下發生的社會事件相關,相比之下,我們更關注在學術界影響比較大的研究課題。比如近期北大改革期間,邀請了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副院長、經濟學教授張維迎來演講關于教育改革的話題;12月初邀請了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調查中心教授李楯演講有關艾滋病的話題;在“神五”上天之后,邀請了航天航空學專家袁建平和飛機設計學教授宋筆鋒來進行關于拓展人類生存空間和飛機百年發展的演講等等。
阿憶輝別《大講堂》對主持人有高標準
《世紀大講堂》最初在鳳凰衛視亮相時,其獨樹一幟的節目品格、對學術問題深入淺出的快速解析、臺上臺下十足的互動感,都在內地電視欄目中顯得特立獨行。兩年多時間,《大講堂》邀請來150位海內外著名學者激情開講,而主持人阿憶高屋建瓴的開場白和幽默揮灑的穿插,幾乎成為這個電視學術節目不可或缺的開心酒。正因為如此,2003年7月份聽說阿憶要告辭《世紀大講堂》時,不由得讓人徒生別離之感。
早在臨危授命主持《大講堂》之初,阿憶有言在先,最多只主持6個月。《世紀大講堂》原本是為2000年在主持人大賽中脫穎而出的沈冰量身訂制,但開錄前一天,沈冰還是決定選擇為央視效力,鳳凰衛視的《世紀大講堂》只得由創意策劃人阿憶救場頂包。就這樣,策劃人阿憶充當主持人,由幕后跳到臺前,救火似地把《大講堂》扶上馬,自然而然地形成了阿憶式的經典開場、幽默對話、教授主題演講、網友和現場師生提問、嘉賓一句話收尾的節目模式。無奈,阿憶自視是最出色的天才策劃,也是最蹩腳的丑陋主持,而且總覺得在公眾場合被觀眾認出來是一件尷尬萬分的事。最重要的是,他“主持節目例來沒有長性”,總是做到第6個月就開始厭倦,四處尋找更合適的新主持人。阿憶為《世紀大講堂》先后找過3位接班人,第一位就是喜大狼,只是當初由于原因種種而未遂,阿憶只得苦撐了一年半。
阿憶承認,這一年半中,他一直比較消極,也因此對自己的主持評價很低。他認為做《世紀大講堂》的主持人需要讀書多、記憶力好,而且還要善于把書里的內容用喜聞樂見的方式即興說出來。他說,他自己更喜歡有親和力的主持人,但親歸親,談話仍需松緊有度,涉及內容的要顯得松,涉及節目推進程序的部分必須干脆利索地提高聲音快速解決。最重要的是,主持人必須對于節目抱有極大熱情,必須誠惶誠恐,兢兢業業,做不到這一點,最好自動下臺,把位置讓給更合適的人選。
做不做主持人,都不影響阿憶對《世紀大講堂》的期望。阿憶一再強調,這個節目不是“主持人節目”,而是“嘉賓節目”。主持人不過是司儀,頂多為了活躍氣氛做個“弄臣”,而觀眾更為關注的是嘉賓講題,主持人再好,也不會對節目質量有太大提高。也就是說,針對嘉賓的現場表現,主持人基本是束手無策的。
阿憶沒少遇到錄像時腿肚子一直顫抖的嘉賓。望著教授額頭上趟著豆大汗珠,嘴里越來越結巴,為使節目的內容質量顯得相對好些,阿憶不得不有意地把開場白說得難產一點兒,假裝記不住詞,多來幾遍,好讓教授感受到主持人也很緊張,大家都緊,也就不必為自己緊張而害羞了。
在阿憶那里,每當面對學者,他不只是做學生,而是做好學生。“學生”的特點是逆來順受,接受一切灌輸。“好學生”的特點是獨立性,他總是在學習教授的同時抱有一定的質疑。對以后的《大講堂》主持人,阿憶非常希望他們能找到自己最得心應手的節目結構,不必走阿憶的老套路。他特意強調說,把一個人突然放進陌生的環境,必須給他一段時間去適應,然后他才能全情迸發。所以務請關心這個節目的人,給新主持人一點時間,他們一定會揚長避短,更出色地發揚這個節目。
許戈輝加盟《大講堂》
許戈輝是鳳凰衛視的當家花旦之一,也是眼下知名度頗高的一位節目主持人。今年,在她的固有欄目《名人面對面》之外,她加盟《世紀大講堂》,成為繼阿憶、喜大郎之后的又一位《大講堂》里的好學生。
剛剛接手《世紀大講堂》欄目這樣一檔比較注重學術性、思想性的節目,是不是表明許戈輝的主持風格正在發生變化呢?對此,許戈輝認為:風格這個東西,一定要隨節目而變。一個主持人最好的風格就是與節目融為一體。她說:“我很喜歡《世紀大講堂》。在鳳凰,你永遠不會聽到‘應該這樣做,不應該那樣做’的話,而是等你做出來,他再為你調整鼓勵。進行到采訪實際內容中時,問題應該有獨特的視角、深度和幽默機智在里面。在《世紀大講堂》中也是一樣。
談到自己主持風格的定位,許戈輝說:“無論是面對采訪者還是一個被采訪者,我都應該讓人感覺到不是一個鋒芒畢露的人。我不想和別人打交道時把人給逼到墻角里去,能給人如沐春風的感覺是最好的。”
網友非也非也評論許戈輝加盟《大講堂》時說:“今天看了許戈輝的主持,感覺非常自然,而且女性來做這一個類型的主持,還是有其一定的優勢的。”他說,“我看了五年鳳凰衛視了,一直喜歡許戈輝,她的風格一直以來都是親切的、自然的,充滿著與對方的充分溝通。而世紀大講堂這個欄目,重點是要能讓嘉賓敢說、放開說,只有嘉賓的演講快速的進入了狀態,在演講中妙語連珠、談吐連貫流暢并不失幽默,才是這個節目的最大成功。”
有人說這個許戈輝在這個節目中做主持人只起到一個花瓶的作用,非也非也不這么認為。他認為,要想讓嘉賓能夠達到上述的“境界”,那必須從主持人這里,就可以給與嘉賓一種寬松、愜意,甚至舒適的環境,而作為訪談節目主持人的許戈輝在這方面正是強項,因此,不少觀眾看好許戈輝。通過第一集的效果來看,她的主持也是比較理想的。她跟嘉賓談了成長歷程、燒菜等等前期話題,使得嘉賓很快進入了自然放松的談話的狀態,這不得不說是許戈輝的女性優勢以及她的魅力所在。可以想象,如果是阿憶或者大狼說一些燒菜的話題也許會讓嘉賓更加尷尬了。
雖說非也非也的觀點只代表一部分觀眾的意見,但讓嘉賓自然放松這一點,也正好契合了阿憶對主持人作用的部分期望。
2004年的《世紀大講堂》主持人將由“知道分子”王魯湘教授擔任。1月3日星期六,觀眾們將在節目中第一次見識這位“知道分子”如何與眾多知名教授針鋒相對、探討學術。
編者:有人說,一個質量高的電視談話節目影響一批觀眾,一批高質量的電視人文談話節目必將影響一個民族的素質。作為一檔人文談話節目,《世紀大講堂》節目注重學術性、思想性的真實體現,提倡“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文藝精神,將高深嚴謹的學術思維和科學精神帶入每一個平凡觀眾的生活中。可以說,迄今為止,《世紀大講堂》創造了一個學術公共領域和人文話語空間,是電視人文談話節目的一個成功的范例。
《世紀大講堂》:將學術大師引入百姓臥室
在《世紀大講堂》的節目介紹中,我們可以看到,節目內容涉及政治、經濟、科技、文學、藝術、歷史、哲學等領域和范疇,涵蓋中西,信息密集,闡微發幽,打通古今。意在通過這個節目,讓觀眾獲得國內外最具權威的專家學者們的學術成果和新世紀人文、自然科學最新動向資訊,領略到國際一流大師嚴謹、磅礴、引人入勝的演講。
聽得懂的學術
《世紀大講堂》的宗旨是“學術一樣讓你聽懂”。顧名思義,它就是一檔將嚴肅學術話題融于活潑電視形式的對話節目。這個節目自2001年1月6日開始在鳳凰衛視亮相,整整三年來,因其獨特的文化品位,十足的現場互動感和對嚴肅學術問題深入淺出的解構而在電視觀眾中產生了廣泛的影響。節目開播以來邀請到數百位國內外著名的專家、學者,在“大講堂”里講學論道,其中包括著名科學家、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楊振寧教授和查樂斯·湯斯教授、北京大學經研中心主任林毅夫教授、北大經濟管理學院張維迎教授、香港城市大學校長張信剛教授、美國洛克菲勒大學何大一教授等學術界的權威人士,他們親臨大講堂,與莘莘學子們進行了深入、生動的學術交流。
節目編導回顧節目創辦初期時說:“當初我們決定創辦《世紀大講堂》這個節目時,在目力所及的范圍內,我們找不到任何范本。也就是說,把學術直接搬上電視熒屏,當時還沒有任何的成功先例。我們只是覺得,讓現實世界了解學術思維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在過去的半個世紀里,我們多是尊崇實踐大于尊崇理論,而讓理論指導生活這樣的情況發生頻率實在太少了。我們重視的理論,多是對剛剛發生過的實踐的倉促總結。而每一位走進過大學校門的人都知道,學院派理論絕不僅于此,它是豐富的,多元的,五彩斑斕的,引人入勝的,甚至它們之間也有著類似戲劇性的激烈沖突。假如我們把它搬上電視,至少是一部分讀書人,可以免于書冊之累,躺在舒適的床上,透過現代化電子傳媒,了解深透的理論世界。”
《世紀大講堂》制片人桂平介紹說,與其他人文談話節目不同的是,這個節目是以講座的形式來論述一些近期在學術界比較關注的話題,不局限于人文或是理工類的演講題目,而是注重多學科的研究介紹。
我們所邀請的嘉賓都是某一學術領域的權威學者、教授。在節目制作過程中,我們特別注意到所談話題盡量不要過于專業,而更多的選擇一些比較普及的理論常識。因為不僅要對觀眾起到科學普及的作用,節目現場的聽眾也都是各大院校的大學生,而且不限專業。
同時,《世紀大講堂》這個節目不會特別注重實效性,同時也和當下發生的社會事件相關,相比之下,我們更關注在學術界影響比較大的研究課題。比如近期北大改革期間,邀請了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副院長、經濟學教授張維迎來演講關于教育改革的話題;12月初邀請了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調查中心教授李楯演講有關艾滋病的話題;在“神五”上天之后,邀請了航天航空學專家袁建平和飛機設計學教授宋筆鋒來進行關于拓展人類生存空間和飛機百年發展的演講等等。
阿憶輝別《大講堂》對主持人有高標準
《世紀大講堂》最初在鳳凰衛視亮相時,其獨樹一幟的節目品格、對學術問題深入淺出的快速解析、臺上臺下十足的互動感,都在內地電視欄目中顯得特立獨行。兩年多時間,《大講堂》邀請來150位海內外著名學者激情開講,而主持人阿憶高屋建瓴的開場白和幽默揮灑的穿插,幾乎成為這個電視學術節目不可或缺的開心酒。正因為如此,2003年7月份聽說阿憶要告辭《世紀大講堂》時,不由得讓人徒生別離之感。
早在臨危授命主持《大講堂》之初,阿憶有言在先,最多只主持6個月。《世紀大講堂》原本是為2000年在主持人大賽中脫穎而出的沈冰量身訂制,但開錄前一天,沈冰還是決定選擇為央視效力,鳳凰衛視的《世紀大講堂》只得由創意策劃人阿憶救場頂包。就這樣,策劃人阿憶充當主持人,由幕后跳到臺前,救火似地把《大講堂》扶上馬,自然而然地形成了阿憶式的經典開場、幽默對話、教授主題演講、網友和現場師生提問、嘉賓一句話收尾的節目模式。無奈,阿憶自視是最出色的天才策劃,也是最蹩腳的丑陋主持,而且總覺得在公眾場合被觀眾認出來是一件尷尬萬分的事。最重要的是,他“主持節目例來沒有長性”,總是做到第6個月就開始厭倦,四處尋找更合適的新主持人。阿憶為《世紀大講堂》先后找過3位接班人,第一位就是喜大狼,只是當初由于原因種種而未遂,阿憶只得苦撐了一年半。
阿憶承認,這一年半中,他一直比較消極,也因此對自己的主持評價很低。他認為做《世紀大講堂》的主持人需要讀書多、記憶力好,而且還要善于把書里的內容用喜聞樂見的方式即興說出來。他說,他自己更喜歡有親和力的主持人,但親歸親,談話仍需松緊有度,涉及內容的要顯得松,涉及節目推進程序的部分必須干脆利索地提高聲音快速解決。最重要的是,主持人必須對于節目抱有極大熱情,必須誠惶誠恐,兢兢業業,做不到這一點,最好自動下臺,把位置讓給更合適的人選。
做不做主持人,都不影響阿憶對《世紀大講堂》的期望。阿憶一再強調,這個節目不是“主持人節目”,而是“嘉賓節目”。主持人不過是司儀,頂多為了活躍氣氛做個“弄臣”,而觀眾更為關注的是嘉賓講題,主持人再好,也不會對節目質量有太大提高。也就是說,針對嘉賓的現場表現,主持人基本是束手無策的。
阿憶沒少遇到錄像時腿肚子一直顫抖的嘉賓。望著教授額頭上趟著豆大汗珠,嘴里越來越結巴,為使節目的內容質量顯得相對好些,阿憶不得不有意地把開場白說得難產一點兒,假裝記不住詞,多來幾遍,好讓教授感受到主持人也很緊張,大家都緊,也就不必為自己緊張而害羞了。
在阿憶那里,每當面對學者,他不只是做學生,而是做好學生。“學生”的特點是逆來順受,接受一切灌輸。“好學生”的特點是獨立性,他總是在學習教授的同時抱有一定的質疑。對以后的《大講堂》主持人,阿憶非常希望他們能找到自己最得心應手的節目結構,不必走阿憶的老套路。他特意強調說,把一個人突然放進陌生的環境,必須給他一段時間去適應,然后他才能全情迸發。所以務請關心這個節目的人,給新主持人一點時間,他們一定會揚長避短,更出色地發揚這個節目。
許戈輝加盟《大講堂》
許戈輝是鳳凰衛視的當家花旦之一,也是眼下知名度頗高的一位節目主持人。今年,在她的固有欄目《名人面對面》之外,她加盟《世紀大講堂》,成為繼阿憶、喜大郎之后的又一位《大講堂》里的好學生。
剛剛接手《世紀大講堂》欄目這樣一檔比較注重學術性、思想性的節目,是不是表明許戈輝的主持風格正在發生變化呢?對此,許戈輝認為:風格這個東西,一定要隨節目而變。一個主持人最好的風格就是與節目融為一體。她說:“我很喜歡《世紀大講堂》。在鳳凰,你永遠不會聽到‘應該這樣做,不應該那樣做’的話,而是等你做出來,他再為你調整鼓勵。進行到采訪實際內容中時,問題應該有獨特的視角、深度和幽默機智在里面。在《世紀大講堂》中也是一樣。
談到自己主持風格的定位,許戈輝說:“無論是面對采訪者還是一個被采訪者,我都應該讓人感覺到不是一個鋒芒畢露的人。我不想和別人打交道時把人給逼到墻角里去,能給人如沐春風的感覺是最好的。”
網友非也非也評論許戈輝加盟《大講堂》時說:“今天看了許戈輝的主持,感覺非常自然,而且女性來做這一個類型的主持,還是有其一定的優勢的。”他說,“我看了五年鳳凰衛視了,一直喜歡許戈輝,她的風格一直以來都是親切的、自然的,充滿著與對方的充分溝通。而世紀大講堂這個欄目,重點是要能讓嘉賓敢說、放開說,只有嘉賓的演講快速的進入了狀態,在演講中妙語連珠、談吐連貫流暢并不失幽默,才是這個節目的最大成功。”
有人說這個許戈輝在這個節目中做主持人只起到一個花瓶的作用,非也非也不這么認為。他認為,要想讓嘉賓能夠達到上述的“境界”,那必須從主持人這里,就可以給與嘉賓一種寬松、愜意,甚至舒適的環境,而作為訪談節目主持人的許戈輝在這方面正是強項,因此,不少觀眾看好許戈輝。通過第一集的效果來看,她的主持也是比較理想的。她跟嘉賓談了成長歷程、燒菜等等前期話題,使得嘉賓很快進入了自然放松的談話的狀態,這不得不說是許戈輝的女性優勢以及她的魅力所在。可以想象,如果是阿憶或者大狼說一些燒菜的話題也許會讓嘉賓更加尷尬了。
雖說非也非也的觀點只代表一部分觀眾的意見,但讓嘉賓自然放松這一點,也正好契合了阿憶對主持人作用的部分期望。
2004年的《世紀大講堂》主持人將由“知道分子”王魯湘教授擔任。1月3日星期六,觀眾們將在節目中第一次見識這位“知道分子”如何與眾多知名教授針鋒相對、探討學術。
編者:有人說,一個質量高的電視談話節目影響一批觀眾,一批高質量的電視人文談話節目必將影響一個民族的素質。作為一檔人文談話節目,《世紀大講堂》節目注重學術性、思想性的真實體現,提倡“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文藝精神,將高深嚴謹的學術思維和科學精神帶入每一個平凡觀眾的生活中。可以說,迄今為止,《世紀大講堂》創造了一個學術公共領域和人文話語空間,是電視人文談話節目的一個成功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