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傳媒競相進軍中國內地,即便在“非典”肆虐的那些日子,這種勢頭也未完全停止。
資料顯示,近年來,六大國際傳媒集團--維亞康姆、在線時代華納、維旺迪環球、迪斯尼、新聞集團、貝塔斯曼的總裁或董事長頻頻訪華。世界第一大娛樂傳媒企業、美國的維亞康姆公司選定MTV音樂電視頻道這一娛樂形式,先行來到中國,并與中央電視臺(CCTV)展開合作;迪斯尼牽手“海虹”,正式進軍中國互聯網,而美國FOX公司的辦事處也已正式進駐上海。最早在中國內地圖書分銷市場試水的德國媒體巨頭貝塔斯曼正與新華書店旗下的新華驛站接觸,探討進入中國書報刊零售市場的可能性。
全球三大財經雜志《財富》、《商業周刊》、《福布斯》不甘寂寞,相繼推出中文版;道瓊斯、路透社、費加羅報刊集團等,也都以不同方式進入中國,并開展業務。
對此,維亞康姆中國區主管李亦非曾感慨:“過去十年里,許多在更早的十年被預測為不可想象的事情都一一實現了,所以很難說下一個十年里不會發生什么事。在對傳媒的政策上,中國正在逐步地開放,窗戶在一扇扇地打開。”
就地域而言,毗鄰港澳的珠三角是兵家必爭之地。二OOO年以來的短短三年時間,已有MTV、星空衛視、華娛電視、香港鳳凰衛視、亞洲電視、陽光衛視等取得在廣東的落地權。這使得當地居民及訪粵游客,看電視有了更多選擇。
在逐鹿神州的浩蕩隊伍中,西方大媒體、大財團不斷出擊,中國本土媒體合縱連橫。與此同時,港臺海外的華文媒體也是一支不容忽視的力量。盡管其實力無法與在線時代華納、默多克的新聞集團這樣的“大鱷”相比,但血緣、地緣、人脈、語言等優勢,可讓這些“小個子”或準“大個子”,在龐大的中國市場上分得一杯羹。
有分析人士注意到,中國加入WTO近兩年、也即首屆世界華文傳媒論壇舉辦兩年來,華文傳媒業者“回娘家”的更多了,大江南北、長城內外,閃映著他們忙碌的身影。他們中間,有的是為了實地采訪、拓寬稿源,也不乏尋合作、覓商機的華文媒體老板、老總。
華文媒體紛紛在內地設點。比如,在北京,設立常駐記者站或聘請特約記者的港臺海外華文媒體已有數十家,單是香港就有九家之多,駐點記者近四十名。
談起開拓中國市場,鳳凰衛視是為人稱道的一個例子。這家在香港注冊、總部設在香港紅磡的電視臺,“墻內開花墻外香”,其在中國內地的知名度和影響甚至大過香港。其主持人、播報新聞的風格,受到內地民眾歡迎。它的廣告收入也主要來自內地。本月一日,美國《洛杉磯時報》發自香港的一篇報道這樣說:“不管從哪個方面來看,(鳳凰衛視)這一頻道在大陸都是非常成功的。能夠收看到鳳凰衛視對于中國越來越壯大的中產階層是一個身份的象征。”“媒體觀察人士說,鳳凰衛視已經迫使大陸電視臺更新它們的節目……五月,中央電視臺也開設了自己的二十四小時新聞頻道--一些人說這是中央電視臺對來自鳳凰衛視挑戰的直接回應!
另一個受到關注的是TOM.COM。近年來,香港“超人”李嘉誠、“小超人”李澤楷旗下的這家網絡、出版和廣告集團動作頻仍,積極在內地布局。今年七月三日,美國在線時代華納宣布與TOM.COM結盟,把麾下“華娛電視”六成四的股份以六百八十萬美元的價格出售給后者。日前,TOM.COM舉行股東特別大會,通過了這一收購決定。
這幾年,不少華文傳媒雄心勃勃,提出打造全球華人媒體“航母”或“旗艦”的響亮口號。無視年產值高達一千八百億元人民幣、且潛力巨大的中國內地傳媒市場,不能于其中有所作為,一切都只能是空談。面對“狼來了”和日新月異的信息技術,海內外華文傳媒唯有摒棄門戶之見,抓緊時間,真誠合作,方能與西方強勢媒體抗衡。
本月下旬在湖南長沙舉行的第二屆世界華文傳媒論壇,無疑為業者提供了又一個絕佳機會。(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董會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