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研究院一位專家對薄熙來過去一個月的外事活動的評價是:“中規中矩,反映出中國的外貿政策沒有因為主管領導的變化而變化。”
一個月前的2月29日,國家主席胡錦濤簽署,任命薄熙來為商務部部長。在國務院提請審議部長人選的議案中,薄熙來被評價為“熟悉經濟工作,有較強的組織領導能力,有較好的英語口語和文字表達能力,事業心強,是商務部部長的合適人選”。
低調
在中國的官員中,薄熙來以其率真而頗受媒體的歡迎,很多記者都認為從此將會容易地從商務部獲得消息了。但就任商務部部長后,薄熙來一改往日喜愛和媒體打交道的作風,保持低調,一直沒有向媒體開口。
直到今年“兩會”開幕式,他才第一次對媒體開腔,當時跑“兩會”的中央電視臺主持人王小丫“抓”到了他,第一個問題是:“您對今天政府工作報告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薄熙來答:“就是關于對外合作,因為我們商務部要落實總理的指示。”
也就是一眨眼的工夫,20多位其他媒體的記者也圍了上來。有記者見縫插針讓他談談“本屆政府一年來的工作成績”,薄熙來答道:“我覺得這一年干得很好,非常好。”
王小丫緊接著追問:“具體指哪些方面?”薄熙來回答:“過去的一年我國戰勝了非典的影響,而且在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下,取得了重大的進步,每一位代表都深受鼓舞。”
活躍
雖然沒有怎么對媒體公開開口說話,但過去一個月,薄熙來的名字仍然頻頻出現在媒體之中,這是因為,在過去一個月中,他可能是國務院中見外賓最多的部長,而他的每一次公開會見,都會被新華社披露。
3月2日,薄熙來第一次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部長的身份接見了他的第一撥外賓——英國48家集團俱樂部主席、英中貿易協會副主席斯蒂文·佩里一行。
此后的一個月,據公開報道,他先后會見了美國駐華大使雷德、巴基斯坦駐華大使里亞茲·穆罕默德·汗、印度駐華大使蘇里寧、日本丸紅株式會社社長勝俁宣夫、歐盟貿易委員帕斯卡爾·拉米、美國參議員馬克斯·鮑卡斯、菲律賓貿工部副部長托馬斯·阿基諾、愛爾蘭副總理兼企業、貿易和就業部部長瑪麗-哈尼、巴西外長塞爾索·阿莫里姆、由會長谷井昭雄率領的日本日中經濟貿易中心代表團和美國福特公司總裁兼首席運營官謝尼克等外賓,還會見了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董建華等。
商務部研究院一位專家對薄熙來過去一個月的外事活動的評價是:“中規中矩,反映出中國的外貿政策沒有因為主管領導的變化而變化。”
而目睹過薄熙來會見外賓的一位外國記者也給薄熙來打了高分,他認為薄熙來完全勝任商務部部長的這一職位。
新華社在一則有關薄熙來接見外賓的通訊報道中,表現了薄熙來的機敏、幽默、務實等風格。比如,在會晤中可以看出,懂英文的薄熙來往往不必等到翻譯解釋就能了解外賓意思,頻頻點頭、筆錄或應答。
在會見印度駐華大使蘇里寧時,雙方談到印度對華出口農產品問題。蘇里寧表示希望擴大稻米、糖等產品的對華出口。薄熙來首先對其改善出口商品結構表示贊賞,隨后笑著說,那我們今天就先互贈大米留念,遼寧大米就不錯。并開玩笑說:“這也算易貨貿易吧?”
摸底
據說,薄熙來抵北京后,第二天就跑到商務部上班,安排好自己的辦公室之后,他就開始一個司接著一個司,一個辦公室接著一個辦公室地“串門”和“認門”。
有人認為,薄熙來上任后沒有大刀闊斧的舉動,他只公開簽發了兩個緊急通知,一個是加強禽鳥及其產品市場管理,另一個是加強流通服務業服務安全工作。
但除了這些公開文件外,薄熙來還極快出手了一份商務部的內部文件,這個文件,商務部內稱為“薄十五條”,內容就是要求加強商務部各司局、各項業務工作乃至商務部的政治、人事工作的十五項“意見”。數日之內,“一下子就把商務部的工作給帶起來了”。
但商務部研究院一位人士認為,實際上,履新一月,薄熙來的“第一把火”還沒有真正燒起來,在他們看來,薄熙來上任后將推出商務部打造的信用體系。
3月初,“中國企業信用信息數據中心”項目在商務部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正式啟動。這一項目的負責人介紹說,計劃用五年時間打造中國最大的企業信用信息數據庫。業內人士指出,這一動向彰顯了商務部意欲統領全國社會信用體系的“野心”。
據了解,電子商務、信用體系和貿易促進已被列為商務部目前和今后的三大重頭戲,而信用體系建設的成敗,則是另外二者能否成功的先決條件。
而在內貿工作上,薄熙來也是重任在肩。3月5日,《商業大店法》的提議人王填,將建議稿交到了薄熙來的手中,薄熙來鄭重表示“回去好好研究”。
之后,商務部的工作人員把王填請去了解具體情況。據商務部工作人員透露,薄部長對這件事極為重視,要求從速辦理。
商務部的一位專家認為,盡管從公開消息看,薄熙來履新一月在內貿工作上的作為只此一件,但充分反映出他對外貿和內貿“一碗水端平”的態度。目前內貿工作的重點就是在零售領域,因為在年底前,中國的零售領域將全部向外資開放,而如何使中國的零售企業不被外資沖垮,是今年內貿工作的重中之重,“薄熙來抓到了關鍵”。
(稿件來源:財經時報 作者:鈕鍵軍 轉載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