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3月17日電 據《紐約時報》報道,西班牙馬德里發生的火車連環爆炸案改變了整個歐洲的政治結構,震動了全球的金融市場,甚至使得美國領導的在伊拉克盟友們之間都產生了某種程度的隔閡。盡管人們仍然不知道究竟誰才是馬德里爆炸案的幕后元兇,但截至目前為止只有基地組織宣稱對此負責。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很明顯馬德里爆炸案都同伊斯蘭圣戰分子有關,本·拉登本人就曾經提到過1492年西班牙南部落入基督徒之手,而且明確表示任何曾經屬于穆斯林的土地都是伊斯蘭圣戰分子當然的活動空間。而以色列歷史學家帕茲(Paz)專門跟蹤伊斯蘭圣戰分子關于西班牙參與伊拉克戰爭的種種言論,他發現,有圣戰分子就曾經寫道:“為了迫使西班牙從伊拉克撤走,必須充分利用即將到來的西班牙大選。”并補充說,兩到三次襲擊將會確保“西班牙社會黨在大選中取得勝利并從伊拉克撤軍,”認為這將是美國領導的對伊戰爭眾叛親離倒下的第一張多米勒骨牌。
不管究竟是誰是馬德里爆炸案的幕后元兇,美國人領導的反恐戰爭都不免讓人想起希臘神話中的大力神海格利斯(Hercules)同九頭蛇Hydra之間的斗爭,該死的魔頭每被砍掉一個頭就又長出一個頭來。從摩洛哥爆炸案,到印度尼西亞,到土耳其,再到最近發生在伊拉克和巴基斯坦的阿舒拉節針對什葉派穆斯林的爆炸案,毫無疑問,美國對自911事件以來全球恐怖活動形勢判斷是錯誤的。
雖然大多數西方人設想過在基地組織的領導下,全球恐怖分子緊密合作展開行動,但現在看來更可能的情況是人們面臨著一系列自立的恐怖團體,他們有著自己地區性的目標。當然,有些恐怖團體,比如伊拉克、印尼以及巴基斯坦的部分恐怖團體,他們似乎有著某種程度的戰略戰術合作,但對于大多數恐怖團體來說,他們基本上還是單干。
雖然他們同基地組織有著相同的動機和恐怖手法,但他們同本·拉登之間并沒有直接的聯系。事實上,本·拉登和基地的核心組織在今天看來大概仿佛上世紀90年代那時候一樣,只是一個相當松散的組織。直到1998年美國聯邦調查局(FBI)調查美國駐非洲使館被炸事件之后,基地組織才被認為是一個全球性的恐怖組織,其實人們很可能過高估計了拉登的實力。
去年11月發生在伊斯坦布爾的爆炸案是一個值得關注的事情。爆炸案發生之后,土耳其的有關官員馬上將責任歸予基地組織,而很快結果表明,爆炸案其實是有土耳其內部的團體策劃的,他們無非認同基地組織的目標而已。事實上,拉登最大的威脅乃在于借自己的名字到處招搖,這樣的話,一些地區性恐怖組織就比較容易招募新的成員,而且更加容易協同行動。
美國特別武裝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邊境的無人地帶加強搜捕本·拉登,毫無疑問,如果能夠抓到他或者將他擊斃都將是巨大的勝利,但即便拉登死了,也并不意味著美國的反恐戰爭取得了決定性勝利。美國入侵伊拉克使得眾多不滿美國的團體空前活躍起來了,全球恐怖主義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可以在沒有本·拉登的情況下開展活動。即便現在基地組織的重要領導們或死或關,位于倫敦的國際戰略研究院研究報告表明,反對美國的伊斯蘭圣戰運動招募新人的情況空前活躍,許多小的、邊緣化的恐怖組織如雨后春筍般成長,同伊拉克戰爭爆發前相比,而政府則難以對他們進行指認,更不便對他們進行教化。
去年,全世界發生了98次自殺性爆炸事件,這一數字是近代歷史上最高的一次。自殺性恐怖行動自13世紀以來首次困擾伊拉克。這是非常值得關注的。另外,恐怖組織也越來越對準備充分的、能夠導致重大平民傷亡的襲擊感興趣——而馬德里爆炸案顯然正好符合這種標準。而這種趨勢看起來最終將導向采用化學或核武器進行自殺性襲擊。
那么美國該如何是好呢?傳統的重拳出擊——轟炸策略,入侵,以及其他大規模的武力脅迫,對于那些穿越邊界行動的圣戰分子來說毫無威懾力,恰恰相反,只會給他們帶來更多的支持。
不過頭痛治頭腳痛治腳的應付手法似乎也非良策。卡耐基·梅隆大學的卡利教授一直根據情報數據并利用計算機模擬來跟蹤圣戰分子網絡的變化。她發現,清除那些比較活躍的圣戰分子,也就是那些同其他分子聯系比較緊密的圣戰分子事實上會激發恐怖分子采取更迅速的行動,遠比清除普通分子效果要差,這一發現確實令人感到驚奇。所以刺殺領導人的策略——這是以色列人比較鐘愛的一種策略——很可能會適得其反,況且,很可能還會導致公眾的反感。
另外,清除恐怖分子的網絡要求開展一種所謂的“網絡戰”——即通過模仿對手的策略來達到消滅對手的目的,這就意味著要有小規模的機動部隊,能夠反應迅速。而這種應對策略意味著在全球范圍內擁有一個猶如蜘蛛網般的網絡——那么就必須有著眾多的國際合作伙伴在相互信任和共同目的的基礎上協同一致,而且他們還必須愿意共享情報,共享資源以達到目的。(章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