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3月15日電 綜合外電消息,根據俄羅斯中央選舉委員會公布的選舉統計結果。現任總統普京的支持率是70%多,實際上他已贏得總統大選的勝利。普京凌晨在自己的競選總部發表談話,他對選民參加投票和支持他的選民表示了感謝。
此前據民意測驗顯示,普京就擁有80%左右的民眾支持率,因此說此次總統大選沒有任何懸念而言。現在人們所關心的是普京領導下的俄羅斯將走向何方。
對內打擊寡頭資本
寡頭對傳媒的壓倒性控制不僅干擾政策的執行,也事實上威脅到政府的有效運作。然而,更為危險的是,寡頭在控制傳媒這一行動背后所表現出的貪婪和政治野心。這終于引起俄各黨派和社會輿論的強烈不滿,也成為普京必須給以修改的另一塊短木板。
2000年初,普京在一次政府工作會議上公開宣稱:“寡頭必須遠離政治,國家政策將不再為寡頭所左右;要依法懲處那些在市場經濟的‘渾水’中大發橫財的大亨。”隨后,普京采取果斷措施,以違法經營等經濟原因,開始有選擇有重點地打擊寡頭勢力。從2000初至今,俄司法機關以一系列經濟罪名對別里佐夫斯基、古辛斯基、霍多爾科夫斯基提出指控。顯然,追究“原罪”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為了加強國家政權,阻止寡頭涉政。
普京在打擊寡頭之時,緊緊抓住輿論導向,對寡頭旗下的媒體采取了強硬措施。2001年4月,普京支持俄天然氣公司強行收購了曾不斷批評政府立場的俄獨立電視臺,隨后又發布了“禁止外國資本進入俄新聞媒體”的總統令。對那些受制于私人財團或寡頭的報刊媒體,官方通過股權調整和整頓,迫使寡頭們放棄了對這些媒體的控制。
2003年底,普京逮捕了俄羅斯石油大亨霍多爾科夫斯基,此舉表明,普京政權將進一步向寡頭政治開刀,從而進一步強化國家政權。
普京陣營的勝利使得普京有可能在新的環境下,按選舉中提出的口號,推進經濟改革,實現國內生產總值翻番,同時努力縮小貧富差距,化解社會矛盾,在國家的主導下,使俄羅斯再次強大起來。
執政四年,普京一直厲行四大政策。其中自由市場改革、實行法治、實用主義外交路線得到了廣泛的認可與贊許,“控制式民主”(managed democracy)則因其帶來了政治穩定而長期以來被默許了。而今,“控制式民主”卻問題叢生,甚至有可能使普京的政績毀于一旦。
如何對待寡頭問題依然是普京未來政治議程中的重要難題。在第二任期,普京準備按照自己的意愿來解決與寡頭集團的關系問題。
流亡在國外的別列佐夫斯基、古辛斯基和國內在押的霍多爾科夫斯基,還會繼續與普京對抗,但是他們已經沒有什么能量了,掀不起什么大的風浪。無論聯合起來還是單獨行動,他們都不能對普京第二任期構成實質性威脅。普京可能會更加注意其他寡頭的動向,繼續采取政治上“露頭就打”的策略,使大財閥對現政權俯首帖耳。
對外強化國家利益
近一年來,從俄美在中亞地區的明爭暗斗,就可以體會出普京政府強調的在對外政策中國家利益永遠高于一切的這一主導思想。
2003年,獨聯體集體安全條約組織的成立及在吉軍事基地的建立等措施表明,俄使自己的勢力已經重新回到中亞地區,中亞地區永遠是俄國家利益所在。
普京領導下的新一屆政府將更加強調國家利益,俄羅斯國內的民族主義傾向也將越來越明顯。
俄羅斯最近舉行的獨立以來最大規模的核戰略演習也能說明這點。盡管俄方解釋說,演習“沒有假想敵”,“無意展示核拳頭”,美國和北約仍“深感不安”。國際媒體也十分關注,認為這顯然同俄美總體關系態勢、特別是它們近來在中亞和外高加索的明爭暗斗有關。美國戰略預測公司和一些評論甚至認為,美俄對前蘇聯地區的爭奪是“冷戰的縮影”,今年可能是兩國的“小冷戰年”。
一個時期以來,由于國際形勢一波三折,俄美關系也時起時伏,有時像在度“蜜月”,有時又像是“水中月、鏡中花”,甚至還有時寒氣逼人,讓人捉摸不定。國際評論也常有變調,有時認為普京“從歐洲船跳上了美國船”,“順美而行”;有時又認為普京“從美國船跳上了歐洲船”,“逆美而動”。其實,普京既不是在美國船上,也不是在歐洲船上。他是穩坐在俄羅斯自己的船上。俄美關系壞不到哪去,“新冷戰”也打不起來。
普京的外交戰略目標,就是要千方百計復興俄羅斯,重振俄羅斯大國地位。用俄羅斯某些朋友的話來說,他奉行的是一種“積極的全方位外交”,是“與俄羅斯大國地位相稱”、“具有俄羅斯特色的韜光養晦和有所作為的外交”。(聞新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