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3月11日電 高校畢業生就業已成引起各界關注的社會難題,而“海歸”如今也漸失"熱餑餑“地位,越來越多的”海待“在”游蕩“。在此次的全國政協會議上,一些政協委員由此建議,就業途徑要西移、下移,應大力鼓”海歸“們去中西部發展。
許克敏委員介紹,以上海為例,2003年找不到工作的“海歸”已達7000人左右,不少省市,特別是沿海發達地區,也程度不同地存在上述問題。
根據世界HR實驗室經過近期對隨機抽取的1500多個“海歸”樣本進行統計的結果顯示,有35%以上的“海歸”存在就業困難,同時40%的“海歸”感覺自己的職業方向出錯。
根據世界HR實驗室經過近期對隨機抽取的1500多個“海歸”樣本進行統計的結果顯示,有35%以上的“海歸”存在就業困難,同時40%的“海歸”感覺自己的職業方向出錯。
許克敏委員認為,造成這樣的原因主要緣于近年來國內人才的素質不斷提高,不少用人單位寧可用國內人才,他們對國情了解,國內的工作方式也容易適應。同時,“海歸”族本身專業也相對比較集中在過去比較熟悉的IT和MBA等方面,這些人才相對較多,一些地方已經過剩。此外,“海歸”族出現低齡化傾向,不少人在國外缺乏工作經驗,而現在用人單位比較看重工作經驗。“‘海歸’族本身對待遇期望值也過高。以上海為例,他們對月薪期望值約為7000到15000元左右,但用人單位對一些缺乏工作經驗的求職者,只愿支付4000到7000元之間。”
許克敏委員建議,人事和教育等有關部門做好“海歸”族思想工作,要調整他們心理價位和過高期望值,并鼓勵他們到中西部去,中西部地區也要進一步加大吸引力度。(記者:袁祖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