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3月9日電 全國政協委員劉家琛今天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河北文件當中有關于企業的犯罪問題,符合過了追訴時效或者不再追究的規定,實際上只不過是對中國法律的一個重申,我認為沒有不妥之處。
今天上午10時,全國政協十屆二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新聞發布廳舉行第二次記者招待會,邀請五位全國政協委員厲以寧、劉家琛、孫安民、楊崇春、王玉鎖,談大力發展和積極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等問題,并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
有記者問:去年河北省政法委出臺一號文件,即政法機關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一些規定,引起了對民營企業所謂“原罪”的討論。請問劉家琛委員,它是否符合中國法律的規定?司法機關在依法辦案的同時怎么保護和規范民營企業發展?
劉家琛首先說,關于河北的文件,我在網上已經注意到了,政策出臺以后引起了很大反響。其中爭論的一個焦點就是對民營企業在它發展初期和發展過程當中的一些犯罪問題,已經超過了追訴時效,該不該追究企業的責任。
劉家琛說,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有關規定,有關犯罪問題超過一定期限就不再追究,這個規定適用于全國,當然也應該適用民營企業家,這是無可非議的。
劉家琛說,河北政法委出臺這個文件的用意就是體現政法機關在查處這個問題時,一定要考慮是否超過追訴時效,如果已經過了追訴時效把人抓起來,再去查處半年一年,最后說他不構成犯罪,但是這個企業垮了,職工下崗了,國家稅收也沒有了,這對社會是不利的。從這個方面來看,這個文件無可非議,還是很有意義的。(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