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9月,正式開門迎客的中國國家大劇院,現已完成了2/3的主體工程,文化部日前向海內外的藝術團體發出了演出邀請。而這個在一片紅墻中慢慢“長高”了的玻璃圓頂,開始遇到了比硬件建設更棘手的問題。
一周前,國家大劇院傳出了截至目前尚未建立起運營班底和體制的消息。本月20日,國家大劇院藝術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國家大劇院演出經營部部長周志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心急如焚:解決不好,誰敢拍胸脯擔保,國家大劇院不會唱“空城計”?
國家大劇院面臨三大困擾
國家大劇院作為“十五”規劃中最大的文化工程,醞釀了近半個世紀、總建筑面積20萬平方米、總投資達26.88億元,僅這幾個數字就足以標明大劇院的國字號分量。
在藝術界從業人員看來,國家大劇院的建成是中國文化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國家大劇院軟件建設問題不解決,我一天也無法安心。”身為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文聯副主席、國家大劇院藝術委員會主任的吳祖強,在去年兩會上提交的提案,為國家大劇院亟需解決的一系列問題呼吁,得到了很多政協委員的聯合簽名。但國家大劇院一整套運作機構的建立,目前尚未排上日程表。“我認為,國家大劇院要和國際演出界接軌,軟件和硬件的建設必須同步,甚至從某種意義上說,可能軟件建設的重要性和難度都要高于硬件建設。”
“其實,我們也非常著急!”吳祖強說。國家大劇院一旦啟用,就得有人管,如此龐大的專業場所,方方面面都需要有序的操作,“但是,眼下真有點來不及了”。
周志強在接受采訪時坦陳了他們眼下的三大困擾。
首先,是國家大劇院的歸屬關系尚未明確。“國家大劇院由誰來主管?文化部,還是北京市政府,還是其他部門單位?不清楚!”因此,一系列運作不能經由正常程序準備。譬如,演出立不了項。
其次,國家大劇院定性問題尚未解決。究竟是企業還是事業單位?不確定。進入大劇院演出的,算公益演出還是商業演出?不確定。這就使得演出運營的籌備無法開展。因為,不同屬性的演出,有不同的經營方式。如果按照企業化運營,就要進行全部成本核算,包括延伸收入,如廣告、后續產品等;如果是公益性演出單位,除了一定的成本核算,還要有政府扶持。
各國的國家大劇院,一般分為兩大類:一是本身就是一個演出團體,或是戲劇、音樂機構,劇院自己養團。這類劇院包括莫斯科國家大劇院、英國“考文特花園”等;二是僅僅作為一種表演場所。最著名的莫過于悉尼歌劇院。
對此,吳祖強認為,國家大劇院還是應該定位為公益性文化設施,“大多數國家的大劇院,來自政府的扶持一般占70%,至少也是40%~50%,沒有一個國家的大劇院是讓其獨立經營的。因為,它代表的是一個國家的文化形象”。
但就算明確了國家大劇院“門為誰開”,也還存在下一個困惑———這門怎么開?作為一個按照國際高水準建設的“國家最高水平演藝平臺”,國家大劇院今后的運作成本肯定低不了。一旦門檻過高,它將怎樣實現面向廣大文化消費者?
“從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的情況看,普通觀眾欣賞各類藝術門類演出的門檻已經夠高了。即便拿我自己來說,說實話,如果我看過的音樂會都要我自掏腰包,我根本掏不起這個錢。”吳祖強說。
第三個困擾,來自國家大劇院劇目演出品位的定位模糊。
周志強透露,他自己曾經提出兩個“非一流”原則,即:非國際一流團體不能進入大劇院演出,非一流國內團體不能參加大劇院演出。“但誰來認證、界定這個所謂的‘一流’?”
誰能到國家大劇院演一場
對于周志強提到的第三個困擾,國內藝術界已經有了一些思考。
早在“大蛋殼”似的國家大劇院還在紙上談兵時,文藝界的很多人已經在開玩笑了:誰能到國家大劇院演一場,那可是無上的榮譽啊!
國家大劇院藝術委員會主任吳祖強說,實際上,歷經40多年艱難醞釀而“出世”的國家大劇院,是集全國力量建成的。因此,建成后應該是一個中外文化藝術交流的窗口和平臺。
據悉,京劇將成為國家大劇院重點推廣的演出項目。對此,中國京劇院院長吳江認為:“國家大劇院應該承載的是大中華的文化觀,即傳統文化和中國化的外來文化。國家大劇院首先要成為國人向往的地方,成為品位、時尚的象征。同時,我們要通過國家大劇院的舞臺,讓外國人從理念文化背景上真正地喜歡我們的文化。”
吳江說:“從國家大劇院開始籌備起,國家有關方面就給我們提出了排新戲的要求。什么樣的劇目才能配得上國家大劇院的舞臺,我們這幾年一直在探索。”
目前,中央歌劇院正在準備排演根據馮夢龍原著改編的原創歌劇《杜十娘》。這部戲將用西洋歌劇的形式表現中國風格、中國內容。中國京劇院正在長安大戲院上演的《瀘水依山》,在七擒孟獲的歷史故事中融入了現代戰爭觀的思考和理智審視……
藝術委員會的尷尬
一些國內院團的老總在接受采訪時都提到,國家大劇院現有的藝術委員會今后應該保留下來,以保證上演作品的藝術水平。
但據吳祖強透露,國家大劇院在修建之初經由國務院批準成立了藝術委員會,他自己被委任為藝委會主任,但在工程實際運作中,藝委會本身并沒負責多少實際事務。
他說:“目前,外界對大劇院藝術委員會的職責理解存在偏差。”事實上,藝術委員會的成員雖說由各大院團負責人和文藝界知名人士組成,但它僅承擔大劇院建設期間涉及藝術需要、音響、舞臺設備等方面的咨詢工作。至于劇院建設完畢后的歸屬、性質、運作、演出及審批,都不在藝委會的職責內。
他舉例,當初國家大劇院控制投資,將方案中的小演奏廳給“砍”掉了。雖省下兩億元,卻遭到藝委會絕大多數成員的強烈反對———因為小演奏廳是國際高水準的專業表演場所,其藝術應用價值不可低估。然而,最終小演奏廳工程還是下馬了。
好在最近有了新消息。吳祖強說:“小演奏廳有望被恢復建設,建設用地也已經騰出來了。”
發揮藝術委員會的作用在國際上是種慣例,但關于國家大劇院投入使用后,現有的藝術委員會何去何從,現在還沒有明確的說法。
院團老總為國家大劇院建言
常年奮戰在演出市場的國內院團老總們,也在為國家大劇院建言。
中國歌舞團副團長、著名歌舞劇導演陳維亞認為,國家大劇院不管將來采用什么運營方式,都不能影響它的藝術水準。比如上海大劇院的嚴格就可以參考。它沒有送票這一說,這就堵住了經濟漏洞。而且員工非常敬業,他們真正把劇院當成自己的家。
中央芭蕾舞團團長趙汝衡希望國家大劇院在培養觀眾方面能發揮作用,“我們非常關注觀眾是否真正喜歡我們的表演,是不是真心掏口袋來看表演。我們從沒說過芭蕾舞是一種高雅藝術,這是一個人為制造的名詞。我們希望政府能出臺一些相應措施,讓更多的觀眾能欣賞芭蕾舞,比如法國的劇院因為政府支持,經常有低價票、優惠票。”
吳江甚至開始策劃明年七夕的演出了:“我們可以打造一臺精美絕倫的演出,描繪牛郎織女的偉大愛情,怎么就不能吸引全世界的戀人,來我們的大劇院過我們的情人節?想看美國百老匯的演出要提前很長時間訂票。如果運作成功,有朝一日,到中國國家大劇院看節目可能也得提前兩年訂票呢!”
40多年間,國家大劇院建設幾經折騰,從投標方案開始,爭議伴隨著國家大劇院建設進展的每一步。
按照計劃,今年底,國家大劇院將完成建筑安裝工程。2005年1月,轉入設備調試和試驗性演出階段。2005年9月,第一個演出季開始啟動。
為了國家大劇院能有滿載藝術珍品的那一天,77歲的吳祖強一周后又將步入“兩會”會場。“今年,我和一些志同道合的兩會代表,還是要將有關國家大劇院的軟件建設問題力爭到底”。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陳娉舒 劉慧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