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太原二月十一日電 題:“關注三農”一個永不過時的話題
中新社記者 張恩
春天是播撒希望的季節。正在此間參加山西省政協九屆二次會議的政協委員依然多把目光投向農民、農村及農業領域。關注農業、聚焦農村,成為人們的熱門話題。
近幾年,在山西省的一些地區,農業增產不增收的問題日益突顯,開始影響到基層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解決好此問題勢在必行。實現農業產業化,是提高農民收入的一條重要途徑。農業產業化包括養殖、種植、生產加工和銷售,是一種鏈條式的生產循環。
來自太原的民營企業家楊暉穎提出了自己的建議。他認為,在實現農業產業化過程中,農業科技要和農業生產企業(國有、民營)緊密結合,以便培養農業產業化的龍頭企業,提高科技成果的轉化率,由此形成規模經營,集約化經營,達到創名牌的效應,給農民增收創造條件。
耕地保護迫在眉睫。山西省政協委員史海涌指出:在山西一些地方,建設工業園區過程中,已經演變為一場“圈地”運動,甚至進行“土地炒作”。少數人從中牟利,大量良田被占,往往是“工業園區”建起后,引進的企業卻寥寥無幾,大片耕地閑置浪費,降低了土地的使用率。
史海涌說,民以食為天,食以地為本。只顧發展二產建園區,不管浪費土地傷一產的事實和做法,在社會上造成不良影響,傷害了農民的感情和利益,應該引起政府關注。
中共山西省委書記田成平認為:當前,山西省農業和農村發展中最突出的矛盾和問題是農民增收困難。要堅持科學的發展觀,統籌城鄉發展,就必須解決農民增收的問題。
田成平還指出,當前在保證國家糧食安全、不減少糧食種植面積的情況下,山西省將通過加大國家政策利用力度、增加農業技術人才培養等方面來加大對“三農”的支持。同時,解決農民增收困難要與城鎮化進程、工業化進程相聯系,可以通過減少農村人口、增加農村人均占有資源來逐漸縮小城鄉差距,也可以通過大力推進工業化,進行工業升值來實現農民收入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