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2月5日電 對于陳水扁3日在記者會上花了30分鐘詳述“公投”的正當性與必要性,并提出構筑兩岸和平穩定架構的建議,臺灣輿論質疑,陳水扁連最起碼激活對話的信心機制都沒建立,所謂構筑和平穩定架構的兩岸政策只是在畫大餅,而堅持“公投”的代價是什么、未來又如何達成“公投”結果,這些都無法從陳水扁的談話中找到答案。
臺《中國時報》社論以“何忍將臺灣人民推上第一線?”指出,對“320公投”持保留態度,就必須要被扣上“反公投、反民主”的帽子這種論述指出,本質上是一種語言暴力。誰都希望兩岸問題能和平的解決,但這并不意味必須接受“320公投”是唯一的途徑。用最簡單的常識都能理解,軍火買賣乃至兩岸對話,與人民意志展現什么是無關的。把臺灣人民搬出來,等于也是把“臺灣人民”送上兩岸沖突的第一線。
對于陳水扁所揭示的兩岸和平架構,社論說,問題是連最起碼激活對話的信心機制都沒建立,構造再精美的架構又能發揮何種作用呢?
而《工商時報》小社論以“兩岸政策又畫大餅”為題,質疑兩岸互信早因民進黨拒絕承認九二共識及“一邊一國”論述而蕩然無存,那有成立“非軍事區”、“恢復接觸談判”的空間。文章說,陳水扁推出建立兩岸和平穩定互動架構的構想,對企求和平的臺灣人民而言,很有吸引力,但在執政黨兩岸政策基本立場沒有改變,根本是個不可能兌現,甚至不可能重開談判的夢想,拿來騙選票或許可以,冀望得到對岸響應,簡直癡人說夢。
《聯合報》的“新聞眼”專欄指出,即以陳水扁第一個“公投”題目“強化國防公投”為例,涉及增加購置反導彈裝備,這個題目的代價是多少,反導彈裝置的防御效果有多大?卻不見說明。文章說,影響“公投”結果落實最關鍵的是需多少預算。配置反導彈裝備需要的預算有多高?如果不能完全防堵又該如何?或者考慮加入美國的戰區導彈防御計劃(TMD),究竟需要多少錢,卻完全不見阿扁說明,導致人民只能選擇要不要開一張空白支票給當局,卻無從知道這票投下去的代價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