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一月二十六日電題﹕黃大仙祠猴年香火鼎盛
中新社記者孔妙然
九龍黃大仙祠是香港香火最鼎盛的廟宇,焚香膜拜、求神問卜的人整日川流不息;近日的猴年新春假期,更是人山人海,水泄不通。“黃大仙——有求必應”是當地市井廣為流行的一句口頭禪。
這座道教的廟宇,正式名稱是黃大仙嗇色園,座落在黃大仙區龍翔道北。1915年,道侶梁紅庵、梁鈞自廣東南海西樵普慶祖壇親奉黃大仙師寶像來港,初在灣仔開壇闡教。后來梁紅庵與李亦梅、譚杰生等人,于1921年在九龍獅子山下之竹園村現址開園建祠。1971年,值嗇色園金禧紀念之際,赤松黃大仙祠重建落成,遂成為香港最負盛名的大規模宗教場所。
乘地鐵在黃大仙站下車,沿B2出口前行,走出地鐵站口,抬頭就見一座黃色琉璃瓦面朱色方柱的大牌坊,橫書著“赤松黃大仙祠”六個金字,兩邊的楹聯曰﹕“叱石成羊仙靈卓異傳千古;環山聳翠祠宇巍峨鎮一方。”
進內門嗇色園石牌坊,額塑“第一洞天”。迎面是一條花崗石道直叩牌坊“孔道門”。原來黃大仙祠的所在地叫嗇色園,這里除供奉黃大仙外,還供奉孔子、觀音和呂祖,儒、釋、道三教合一。嗇色園也是慈善機構的名稱。
從嗇色園石牌坊左轉過“普濟勸善”門,循磴級而上,斜坡盡處便是一片廣場,中央設有香爐、香案,四處香煙繚繞,參拜的人很多。
自廣場步石階上大廟,兩旁的石護欄精雕細琢。階上聳立著一石坊,門額橫書“金華分跡”,顯示黃大仙是來自金華。登上天階,步入丹墀,一座宮殿式的大廟昂然入目﹕金瓦碧檐,雕梁畫棟,玉欞丹柱,殿墻精雕細繪,彩色斑爛。這就是著名的赤松黃大仙祠。丹墀上,膜拜求簽的善信更眾,進香的男女老少擠滿丹墀、回廊,處處香煙彌漫。但大殿卻禁止進入,善信只能跪在丹墀上朝大殿求簽禱告。
嗇色園的庭院美麗和諧,不少傳統建筑如正殿、回廊、意密堂、盂香亭等均造型精美,頗具藝術觀賞價值。廟后的園中之園“從心苑”,亭臺巧立,綠樹如云,花氣襲人,池塘、人工瀑、九曲橋、假山、迭石、噴泉參差錯落,饒有園林之勝。苑內有“紫氣東來”、“北辰高照”、“清風徐來”、“紈素招涼”等景。
最精彩的一景是“云蔚龍騰”。它在苑的西面,在大殿的左邊有門可通往。這個景點最大特色是矗立在水池上一幅巨大的“九龍壁”,長達兩丈,壁上九條蟠龍栩栩如生,堪與北京北海公園的九龍壁媲美。所異者是北海公園的九龍壁是用陶瓷制成,色彩較為鮮艷,而這幅九龍壁上的九龍條卻是用石雕成。它出自廣州雕刻家之手,刻成之后方運來香港,巧置于園中水池之上。“九龍壁”附近有假山,上有一座龍門,正對池中的鯉魚,構成“鯉躍龍門”的景觀。
嗇色園以提倡闡揚儒釋道三教之理性道學,并增設贈醫施藥,以期勸善普濟為宗旨。園內還庋藏著道教、佛教和儒家經典,其廣泛的包容性,在香港眾多的寺院道觀中亦不多見。
黃大仙如今已成為香港社會的文化現象,有地鐵站,車站和街區名稱用它命名,甚至黃大仙區有些警局,供奉的也是它,而非“關二哥”關云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