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2月30日凌晨,西昌衛星發射場。隨著“長征二號丙”改進型運載火箭的沖天一飛,中國航天人又一次取得了航天發射的勝利,為中國今年的航天發射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2003年,對中國航天來說,有著太多的輝煌———
1月5日,“神舟”四號無人飛船在內蒙古預定區域成功返回,為載人航天飛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5月25日,面對非典病毒的肆虐,“北斗一號”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場順利升空,實施了非常時期的非常發射;
10月15日,“神舟”五號飛船首次載人飛行,圓了中華民族的千年飛天夢,航天員楊利偉成為中華飛天第一人,令世界矚目;
10月21日,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一箭雙星”,將中國與巴西聯合研制的“資源一號”和中國科學院研制的“創新一號”兩顆衛星,成功送入了太陽同步軌道;
11月3日,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在發射“神舟”五號載人飛船之后的第19天,首次啟用中國自主建設的新型發射工位,成功發射了中國第18顆返回式科學與技術試驗衛星;
11月15日,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又將“中星”20號通信衛星準確送入預定軌道。
12月30日,當2003年即將結束的時候,中國航天又將“探測一號”衛星送入了太空,猶如探天使者迎接2004年的到來。
然而,作為當代高新技術標志之一的航天事業,征途上充滿著風險。2003年,對世界航天來說,經歷了太多的磨難———
2月1日,美國“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在返回途中,突然發生爆炸,7名宇航員全部遇難;
8月22日,巴西VLS運載火箭在進行發射前最后測試時,由于引擎故障,火箭在發射平臺上爆炸,造成22人死亡,發射場設施嚴重破壞;
11月,俄羅斯一顆偵察衛星在太空飛行中突然解體;
同月,日本在發射一顆偵察衛星時,火箭起飛10分鐘后,因發生故障被迫引爆,星箭俱毀。
2003年的世界航天,風景何以這邊獨好?
回顧中國航天的歷史,也曾經有過黑色的日子。1996年2月15日,“長征三號”乙型火箭首次發射,起飛后幾秒鐘就發生爆炸,一頭撞在離發射臺1.85公里的山坡上;
同年8月18日,長征火箭家族中老資格的“長征三號”火箭,在進行其第11次飛行時,因三級發動機提前48秒關機,致使“中星七號”衛星未能進入預定軌道。
當時,國內外不少人士對中國航天產生了疑問和不信任。一些國外公司撕毀了與我國簽訂的火箭發射合同,一些與我國有合作意向的公司又另尋合作伙伴去了;而國內有的用戶也打算購買國外通信衛星,并計劃用國外火箭發射;國際保險公司也對我國的運載火箭缺乏信心,投保費不斷升高,有的甚至不接受中國運載火箭投保。
面對困境和壓力,中國航天人挺起了不屈的脊梁。他們在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的親切關懷和領導下,用理智和科學,用管理和質量,開始了中國航天新的長征。從1996年10月至今,7年間,中國“長征”火箭共進行了33次發射。每次發射,從研制單位到發射測控系統,都堅持質量第一,嚴肅認真,科學求實,一絲不茍;堅持團結協作,嚴密組織,精心指揮,萬眾一心,終于取得了全部成功。尤其是2003年,中國載人航天的歷史性突破,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能夠獨立進行載人飛行的國家。
輝煌與挫折交織。世界各國的航天事業發展,不會因挫折而停止,輝煌誕生于挫折之中。
我們有理由相信,即將到來的2004年,世界航天會戰勝挫折繼續前進;我們更有理由相信,中國航天在新的一年里,一定能創造新的輝煌!
(來源:解放軍報2003年12月31日第4版,作者:劉程、范炬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