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十二月二十八日電題:年終特稿:海峽兩岸教育交流呈現新特點
中新社記者邢利宇
“今年海峽兩岸教育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層次提高了,規(guī)模擴大了,實質性的交流多了,特別是初次來大陸的學生人數在增加。”中國教育部港澳臺事務辦公室副主任張棟在此間接受本社記者專訪時,談起今年兩岸教育交流的新特點以及教育部支持鼓勵港澳臺學生求學內地的具體措施。
張棟介紹,今年海峽兩岸教育交流整體情況比較好,雖然上半年受到非典影響,但下半年基本恢復到去年同期水平,教育管理人員、教學人員、在校大學生、研究生通過參觀考察、參加兩岸學術研討會、專題論壇、研習營等方式應邀赴臺交流的達兩千三百人。特別是今年七月初,非典影響剛剛散去,由前臺灣“立委”馮滬祥相繼率領兩個臺灣大學教授團共一百四十多人到北京、上海、南京訪問交流,足見兩岸教育領域交流的熱絡。
冬、夏令營是兩岸大學生交流的主要方式,許多高等院校已將此類活動辦成品牌項目。張棟介紹,山東大學已連續(xù)三年舉辦“孔孟故里尋根夏令營”,湖南中南大學連續(xù)三年舉辦“湘臺學子夏令營”,類似的還有中山大學舉辦的“孫中山足跡夏令營”等。目前,第二屆臺灣學生“北國風情冬令營”正在吉林省長春市舉行,來自臺灣六所大學及在祖國大陸十余所高校學習的九十名臺灣學生不僅欣賞到美麗的霧凇,還能通過講座了解東北老工業(yè)基地的經濟發(fā)展狀況。
對于港澳臺學生來大陸、內地求學,教育部一直持支持態(tài)度。比如在一九八五年,只有北京大學等七個學校聯合招收港澳臺學生,一九九八年聯合招收港澳臺學生的高等院校擴大到了十二個,到了一九九二年除特殊院校外,所有全日制高等院校均可招收臺灣學生。
隨著多年來招收臺灣學生工作的展開,教育部作了大量工作,如通過專人調研等方式,查找問題并針對性地采取措施,如今,各項措施逐步完善,許多細節(jié)方面的具體措施逐步出臺,比如今年教育部通知有關學校,對于年滿十八歲需要在臺灣服兵役的男生可以辦理兩年休學手續(xù)。張棟介紹,類似的措施還有:
--參考港澳臺地區(qū)的高中階段學習內容,教育部對港澳臺學生統(tǒng)一單獨命題、單獨考試。一些特殊學校如中山大學、福建省的廈門大學等八所高校、暨南大學、華僑大學等都可以單獨命題單獨招生。
--對于港澳臺學生,教育部不統(tǒng)一劃定分數線,而由各高等院校按不同情況分別劃定。
--今年,教育部還采取措施,使各高等院校都設立專門結構或專人對港澳臺學生教學生活等各個方面進行管理。
--在生活方面,港澳臺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居住集體宿舍或自行租賃房屋。
自一九九0年起,教育部還為港澳臺地區(qū)研究生設立了“政府獎學金”,迄今為止,已有二百六十位優(yōu)秀學生獲得了此項獎勵。
對于臺生普遍關心的大陸學歷在臺灣不受承認的情況,張棟表示,臺灣當局不承認大陸學歷,主要原因之一是臺灣生源緊張,太多學生求學大陸會影響臺灣大學的招生,此外就是臺灣當局對此問題的“泛政治化”。張棟認為,臺灣當局不承認大陸學歷不會對有大陸學歷的臺灣學生造成太大影響,一方面臺灣學生求學大陸就是相信臺灣當局最終會承認大陸學歷,另外,很多學生大陸畢業(yè)后選擇去海外進修或在大陸就業(yè),是否承認學歷就不成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