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2月11日電 中國證券報今日發表全年述評文章稱,歷經十幾年探索,國資改革于今年取得實質性突破。
文章寫到,國資委的誕生,標志著代表7.13萬億元國有資產的出資人已經到位,直接擔負起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重任;隨后出臺的《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暫行條例》,從法律上確立了中央和地方“分級代表、分級監管”的兩級監管體制。一場國資改革的“攻堅戰”已經打響。
按照國資委的規劃,將用3年左右時間,建立起新的國資監管體制的基本框架。如果說今年是起步和醞釀階段的話,可以預見,明年改革步伐將全面提速,在立法規范、產權及國有股權轉讓等重要環節,將取得突破性進展。
文章還寫到,按照國資委立法計劃,《企業國有產權轉讓暫行規定》、《企業國有資產產權糾紛調處辦法》、《企業國有資產授權經營管理辦法》、《重要子企業重大事項管理辦法》以及《上市公司國有股轉讓暫行辦法》等尚未出臺的諸多關鍵性法規,明年有望出臺實施,從而進一步完善國資管理體制的法律基礎。此外,國資委明年將正式對中央企業負責人的經營業績進行考核。
地方國有資產的出資人開始運轉。按照時間表,在年底左右,省級國資監管機構將全部到位。需要組建的地市級國資監管機構也將于明年建立。這將夯實兩級監管體制的基礎,并對地方國資改革產生深遠影響。省級國資監管機構到位之后,國務院國資委將開始行使對地方國資機構的指導監督職能,并落實其國資保值增值的任務。個別地方國有資產“一賣了之”的情況,可望得到有效遏制。
國資流動步伐將進一步加快,國有經濟比重繼續降低。按照“有進有退”的國有經濟布局結構調整戰略,不僅非上市公司的國有股比重將減少,上市公司國有股權比重過高情況也將得到逐步緩解。國資委人士透露,一個國有經濟布局調整的具體方案有望明年浮出水面。
產權交易市場將出現蓬勃發展的景象。國資委主任李榮融近日指出,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的調整必然涉及拍賣、收購、兼并、投資參股、債權轉股權等多種形式的產權交易和流轉,都需要一個信息公開、操作規范的產權交易平臺。
可以預料,上海、天津、北京等地操作相對規范和成熟的產權市場,將出現交易額增加、規模不斷擴大的景象。而各地國資委的相繼到位,也會推動其管轄下的國有資產交易向產權交易市場集中。(郭鳳琳)